諾貝爾的事業如日中天,他迫切感到需要位年青的女人作為伴侶,給予愛情與他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於是第三位女性匆匆走進了他的生活。這是他維係時間最長的愛情,長達18年,也是給他帶來巨大失望和痛苦的情感折磨。故事的開始就是一場錯位。女主角是一位年青的猶太血統的小家碧玉,雖然迷人、隨和但並不聰明,更沒有文化教養,她所追求的是生活享受。男主角是一位有文化素養和自我修養的事業人,他比她大23歲,試圖用叔父般的關懷對女方進行人生價值觀的重新塑造,以使她接近自己的性格和教養,最終成為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忠誠伴侶。但是她並不具備這種可塑性。她在華麗的別墅裏過著各種物質享受的奢侈生活,卻並不關心諾貝爾的身體健康和工作事業;她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向諾貝爾索取貪得無厭的金錢要求;當諾貝爾經常外出不在身邊時,她耐不住寂寞和冷清,以諾貝爾夫人的身份與一個又一個崇拜者鬼混。陷入情海的諾貝爾雖然嚴厲訓斥她,耐心教育她,但又以他的熱心和金錢來嬌慣她,這種寬恕的結果是事情越來越糟糕。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她的一封來信,信中告訴諾貝爾,她將要在幾個月內生下一個孩子,孩子的父親是一位匈牙利年青的騎兵上尉。諾貝爾徹底失望了,但他仍以紳士的風度寫了一封情深意切的信,安慰和勸告她,並且決定不再和她保持關係了。他通過律師為她的生活作了安排,後來她收到一筆30萬匈牙利克朗的生活費,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錢。5年以後,諾貝爾孤獨地死在意大利的寓所中,享年63歲。而他的那位“完全沒有良心”的她,竟然還去威脅諾貝爾遺囑的執行人,毫無廉恥地索要財產,否則就要將諾貝爾給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公開出賣。為了諾貝爾的聲譽,執行人隻好有條件地買下了這些信件。晚年的諾貝爾患有沮喪和憂鬱症,這裏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和這個女人有關。如果有一位聰明、體貼的女性陪伴,他會長壽,事業也會更加有成,諾貝爾是這樣,任何一個成功的男人都是這樣。
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逝世前一年,他在巴黎的寓所親自立下300個字的遺囑,將其個人財產捐出用作獎勵基金,每年用其基金利息,獎勵給對人類科學與和平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遺囑明確規定受益人國籍不限。諾貝爾訂立遺囑沒有經過律師谘詢,事後也沒公證。加之個人財產巨大,那時已達3100多萬瑞典克朗,折合920萬美元。因此,遺囑公布後,受到各方麵阻撓:其家庭要求對諾貝爾的財產進行分配;瑞典王室和政界有人認為諾貝爾獎的頒發不限製國籍,瑞典人獲獎機會不多,將導致財富和名譽流向國外,希望變更諾貝爾設獎的初衷。各種意見相持不下,直到1900年,在輿論和政府的幹預下,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負責管理諾貝爾基金和組織評選頒獎活動。諾貝爾獎金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和平獎五項。至於為什麼沒有設數學獎,諾貝爾基金會的權威解釋是: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學科,是他曾經忘情投入並獲得成就的學科和事業。他不是數學家,沒有設數學獎,就像他沒有設立音樂獎或天文學獎一樣自然。我想這樣的解釋是有道理的。諾貝爾不僅在炸藥方麵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而且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和生理學方麵有一定的建樹。他的350多項發明專利能夠反映他在這些領域的貢獻。諾貝爾一生痛恨戰爭、熱愛和平,他曾號召各國政府聯合起來反對侵略、維護和平、實行裁軍計劃。雖然他當時的號召不可能得到各國政府的響應,但是他以設立和平獎的方式,表達了他對實現世界和平的願望。諾貝爾一生的主要興趣除了科學就是文學,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各種語言,不斷地將外國文學翻譯成瑞典文。年輕時候,他受雪萊的影響,用英文寫作詩歌,保存下來的有419行的自傳詩《一則謎語》。後來他又創作小說,臨終前他出版了自己創作的悲劇《複仇的女神》。諾貝爾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的興趣、追求和願望陪伴他一生,直到生命的結束,最終反映在他對遺產的處置和設立的獎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