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3 / 3)

奉和夜聽妓聲

燭華似明月,鬟影勝飛橋。

妓兒齊鄭舞,爭妍學楚腰。

新歌自作曲,舊瑟不須調。

眾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

甄固奉和世子春情

昨晚褰簾望,初逢雙燕歸。

今朝見桃李,不啻數花飛。

以愁春欲度,無複寄芳菲。

庾信奉和詠舞

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

頓履隨疏節,低鬟逐上聲。

半轉行初進,飄衫曲未成。

回鸞鏡欲滿,鵠顧市應傾。

已曾天上學,詎似世中生。

七夕

牽牛遙映水,織女正登車。

星橋通漢使,機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經秋離別賒。

愁將今夕恨,複著明年花。

仰和何仆射還宅懷故

紫閣旦朝罷,中台文奏稀。

無複千金笑,徒勞五日歸。

步簷朝未掃,蘭房晝掩扉。

苔生理曲處,網積回文機。

故瑟餘弦斷,歌梁秋燕飛。

朝雲雖可望,夜帳定難依。

願憑甘露入,方假慧燈輝。

寧知洛城晚,還淚獨沾衣。

劉邈萬山見采桑人

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逐伴西蠶路,相攜東陌頭。

葉盡時移樹,枝高乍易鉤。

絲繩掛且脫,金籠寫複收。

蠶饑日已暮,詎為使君留。

見人織聊為之詠

纖纖運玉指,脈脈正蛾眉。

振躡開交縷,停梭續斷絲。

簷花照初月,洞戶未垂帷。

弄機行掩淚,翻令織素遲。

秋閨

螢飛綺窗外,妾思霍將軍。

燈前量獸錦,簷下織花紋。

墜露如輕雨,長河似薄雲。

秋還百種事,衣成未暇薰。

鼓吹曲·折楊柳

高樓十載別,楊柳擢絲枝。

摘葉驚開駛,攀條恨久離。

年年阻音信,月月減容儀。

春來誰不望,相思君自知。

紀少瑜建興苑

丹陵抱天邑,紫淵更上林。

銀台懸百仞,玉樹起千尋。

水流冠蓋影,風揚歌吹音。

踟躕憐拾翠,顧步惜遺簪。

日落庭花轉,方幰屢移陰。

終言樂未極,不道愛黃金。

擬吳均體應教

庭樹發春輝,遊人競下機。

卻匣擎歌扇,開箱擇舞衣。

桑萎不複惜,看光遽將夕。

自有專城居,空持迷上客。

春日

愁人試出牖,春色定無窮。

參差依網日,澹蕩入簾風。

落花還繞樹,輕飛去隱空。

徒令玉箸跡,雙垂明鏡中。

聞人蒨春日

高台動春色,清池照日華。

綠葵向光轉,翠柳逐風斜。

林有驚心鳥,園多奪目花。

相與鹹知節,歎子獨離家。

行人今不返,何勞空折麻。

徐孝穆走筆戲書應令

此日乍殷勤,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來卷,歌筵無數塵。

曾經新代故,那惡故迎新。

片月窺花簟,輕寒入帔巾。

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

奉和詠舞

十五屬平陽,因來入建章。

主家能教舞,城中且巧妝。

低鬟向綺席,舉袖拂花黃。

燭送窗邊影,衫傳鉿裏香。

當關好留客,故作舞衣長。

和王舍人送客未還閨中有望

倡人歌吹罷,對鏡覽紅顏。

拭粉留花稱,除釵作小鬟。

綺燈停不滅,高扉掩未關。

良人在何處,惟見月光還。

為羊兗州家人答餉鏡

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圓月。

鏡久自逾明,人久情逾歇。

取鏡掛空台,於今莫複開。

不見孤鸞鳥,亡魂何處來。

吳孜春閨怨

玉關信使斷,借問不相諳。

春光太無意,窺窗來見參。

久與光音絕,忽值日東南。

柳枝皆嬲燕,桑葉複催蠶。

物色頓如此,孀居自不堪。

湯僧濟詠渫井得金釵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

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

寶釵於此落,從來不憶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

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傳。

徐悱妻劉氏和婕妤怨

日落應門閉,愁思百端生。

況複昭陽近,風傳歌吹聲。

寵移終不恨,讒枉太無情。

隻言爭分理,非妒舞腰輕。

王叔英妻劉氏和昭君怨

一生竟何定,萬事良難保。

丹青失舊圖,玉匣成秋草。

相接辭關淚,至今猶未燥。

漢使汝南還,殷勤為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