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的關係中,隻有完全的清醒才能不感到厭煩或不使人厭煩。確實是這樣的,不感到厭煩或不使人厭煩正是愛的主要條件之一。
——弗洛姆《愛的藝術》
愛情來之不易,能堅守下去更是鳳毛麟角,所以在愛的道路上,我們要更加堅定與珍惜,不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愛情自人類產生以來就緊密地牽涉進了人類的生活之中,我們時而為愛高歌,時而又痛罵、詛咒愛情的存在。但愛情依然是讓人著迷的存在。人生是一場苦旅,需要我們在其中艱難跋涉,而一個能與我們攜手並肩,心靈契合的人顯然會讓這個旅程變得美妙一些。於是,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去追求愛情,即使受到挫折、傷害也不會輕易放棄。
然而,愛情顯然是一項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行動,人們最初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是懷著一份巨大的希望,但是不論這份希望如何巨大,都不能保證愛情一定會成功,會得到相同的愛情回報。要知道,愛情中的失敗率應該是世間最高的。即使是以高比例的失敗告終,愛情依然是值得人們追求,也值得人們為之愛是一抹態度
奉獻一生的。因為愛情能帶給一個人的回報也同樣是世間最豐沛,最充足的。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在看到愛情的高失敗率後就被嚇得裹足不前,硬生生地掐滅內心的希望之苗,不再去碰觸愛情。要知道,愛情再危險也不會給人們帶去永久的傷痕。因此,不必做這些無謂的擔心,愛的傷痕自會在愛中痊愈。
再美的女人在挑剔者的眼裏總是那麼的不如意,再賢惠的妻子與自私者總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騰訊網友自由控
愛非商品
在仔細衡量過自身的交換價值之後,男女雙方就會開始尋找市場上所提供的最合適的對象,找到後他們就會開始相愛、結合,建立某種關係。就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關係也並始遵循著和控製商品和勞動力市場一樣的基本原則。
——弗洛姆《愛的藝術》
在現代這個感情混亂的時代,愛常常與性被混談,也常常淪為金錢的奴隸,愛在現代社會中漸漸變成一種互利互換的關係。就拿夫妻關係舉例來說。夫妻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相互幫助常常會被視為夫妻關係和諧的象征。實際上,他們之間也不過是一場價值交換。
有一些女性自身能力不強,在結婚之後就將男人作為她可依可攀的樹,作為她生活的全部。這樣,他們之間愛的天平就會發生傾斜,這種傾斜會影響夫妻感情的正常發展。同樣,男人若能力不如女人,這樣的價值交換仍然是不公平的,有著傾斜的隱患。時間久了,婚姻的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把對方看做自己唯一可依靠的人,為對方付出自己全部的愛,這是件好事,但有的時候這樣的愛也會成為一種束縛,甚至讓對方感到窒息。這就是人們用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來衡量愛時所會產生的後果。
愛不適合套用於其他領域的模式、原則,而任何對愛的誤讀和曲解都會給人們帶去意想不到的痛苦和麻煩。愛根本不問出身,不問對錯,不問地位財產,身家性命,隻是簡簡單單地愛著,就夠了。
愛不是商品,不是金錢就能買來的,金錢能買來的隻是性和性感的身體,與愛無關、與靈魂無關。
——騰訊網友男人哭霸
愛的標尺
我們必須客觀地去認識自己和對方,以便使自己能夠真實地看到對方的現實狀態,或者能夠克服自己的幻想,也就是要克服自己想象中那個被歪曲了的對方影像。隻有當我們客觀地認識了一個人,才能在愛中了解他真正的本質。
——弗洛姆《愛的藝術》
愛情往往是盲的,當事者自覺身陷幸福,而旁觀者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暗自嘲諷與憐憫,究竟是當事者自欺欺人呢?還是旁觀者狹窄、忌妒呢?這是一個不小的謎題。
我們以旁觀者的姿態觀察一對情侶的時候,常會有各種慨歎和疑問,“為什麼他或她會喜歡這樣的一個人?”在愛人的眼裏,他愛的人是沒有缺點的。不修邊幅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脾氣壞是嬌蠻可愛;口無遮攔是直率豪爽,遇到這些愛是一抹態度
情況時,東方人會說:“情人眼裏出西施”;西方也有名諺:“Love is
blind”,意思是“愛是盲目的”。大多數戀愛中的人也無比認同這兩種說法,他們不會去冷靜地分析,客觀地看待他們愛人身上的個性、特點,往往還會用“愛一個人就是要愛他的全部”來搪塞別人和自己。其實這種盲目的、不客觀的愛情並不會對兩人的關係有任何助益。相反,當熱戀的激情褪去,誰還能保證到那時還能像之前那樣美化愛人的所有缺點和不足?
在我們剛剛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在這個人身上附加了很多自己的想象,透過一層想象的玻璃去看待一個人,自然不能看到對方的真實狀況。時間和現實會將玻璃打碎,時間一長,對方的真相在你眼前一一清晰,你所得到的隻有失望和強烈的心理落差。所以我們隻有客觀地認識對方,才能看到他的真實現狀,了解他的真正本質,從而真正地愛上他。
什麼是愛,眾說紛紜,似乎人們想把愛規律化,找到像數學題一樣的規律,錯了,大錯特錯,愛是一種感覺,隻存與我們的心裏。
——新浪網友請吥崾給莪蕰柔
愛的完整
一個人如果不能將自己同世界完全地聯係起來,那麼他的生活一定是錯亂的。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健全生活的條件就是要與外界保持某種形式的聯係。但是,在各種形式的聯係中,隻有一種創造性的聯係,也就是愛,能夠使人既保持自己的自由和完整,同時又能與他人、與世界相結合。
——弗洛姆《逃避自由》一切從實際,作為精神產品的愛,也要嚴格基於這一點,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必須要和世界發生聯係。沒有人能夠脫離自然世界、宇宙世界、物質世界、精神世界以及由人組成的社會而獨自生存,即使是隱居者也不能不靠自然世界為他提供吃食及生活所需的基礎材料。我們要想過上健康的生活就要和外界保持某種形式的聯係。如果一個人不能將自己和世界完全聯係起來,那麼他一定會生活在一團亂之中,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都不會是健康的。
要想擁有健康又完全的生活,我們就必須與外界保持某種形式的聯係,讓我們和外界之間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裏。與外界的聯係有許多樣,其中有一種創造性的聯係就是愛。愛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創造性讓我們在與他人、與外界相結合時,仍然能夠保有自己的自由和完整。自由和完整是構成一個人人格和人性的重要組成,隻有愛能夠讓它們不會被淹沒在與人結合的融合狀態裏,讓它們一直作為一種獨特的個性出現在人群或團體裏。
愛的完整是指愛要依托於現實而存在,束之高閣的愛因為孤立無援則會很快陷入枯竭的境地。
——搜狐網友①怑綱絡,①怑亽玍
愛很單薄
丈夫理解妻子,讚賞她的新衣服,稱讚她的廚藝。妻子通情達理,體諒丈夫的辛苦。這一切說明兩人的關係和諧美滿,但這兩個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相互了解,也不可能擁有愛情,隻是盡力在使對方感到舒適而已。這樣的愛情和婚姻實際上隻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孤獨的侵襲。
——弗洛姆《愛的藝術》愛是一抹態度
“相敬如賓”這個成語曾經是形容夫妻恩愛最好的語言,然而現在,人們對它的評價漸漸發生了變化,人們會想,如果夫妻有浪漫的故事,有瑣碎平凡的故事……經曆了生活的風風雨雨之後,彼此會明白,對方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彼此之間有一種依靠,一種安全感。即使這個社會不再需要你,這世上仍然有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生命交付給你,並把你當成是他的全部世界。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是虛假的,隻有生活和愛才是最真實的。口口聲聲把愛掛在嘴邊的人也許並不懂得愛,愛不是甜言蜜語,不是山盟海誓,愛是真實生活中的理解,寬容和相互幫助與扶持。愛是生活中的一份細心的關懷,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次攙扶和支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人生散發出耀眼的光環,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段不平凡的生活,在事業上獲得驚人的成就,擁有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可是當一切光環都消失的時候,剩下的卻是本色的生活和最真實的愛。傳統婚姻的形成多是基於交付全部生命的決定,也正是這種全然交付的決定給婚姻以安穩和牢固的基礎。
愛就像一個裝飾華麗的鏡子,要懂得輕輕擦拭上麵的灰塵,而不要出於好奇去破壞它,因為破鏡難圓。
——網易網友半身緣
愛是給予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情緒,而不是消極的。如果用另一種說法來表達,就是說,愛情首先是給予,而不是接受和獲得。
——弗洛姆《愛的藝術》
富有者才能贈人,富裕才願意贈人,給予則是品德和財富的結合體。給予愛是生命最豐沛的感受。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受到他人的重視與關懷,哪怕是一個陌生人的愛也常常會讓人感動半天。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善良、懷有愛心的人通常都活得比較充實、平和和幸福。對於幫助別人的那個人,他的心裏應當是快樂而滿足的。用心愛人,也許可以得到物質上的回報,但這並不是愛人者最原始的目的,否則,這種愛也是一種變質的愛。愛人者,之所以快樂,完全在於他精神上的收獲,一是給予愛後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二是,接受愛的人的感激回饋,這種回饋更多體現在精神上的對愛人者的肯定。無論哪種,都能讓人心靈愉悅和富足。
我們始終相信,愛的力量能夠使靈魂從心底深處覺醒,也能夠將生命的妙處發揮到極致。當你的心中有愛的時候,你和周圍世界一分為二的界線就會消失,凡塵俗世裏你我的區分也不會再存在,你也將會體驗到完整的自我。因為愛就是一個圓,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圓上的點,在傳遞愛的過程中,也享受著愛的撫慰。同時,愛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它首先應是給予而不是接受。
愛是給予,不求收獲,但總是滿載而歸!
——新浪網友把那種疼痛抽進肺腹裏194
學會讚美
要使真愛之樹枝繁葉茂,由衷地欣賞並讚美對方,是送給愛人的最好禮物,是二人天空最明麗的一道陽光。
——弗洛姆《愛的藝術》
莎士比亞曾說:“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所有的成功理念都教導人要學會讚美別人。丘吉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怎樣地去讚美他。”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學會讚美別人,為別人的生活送去芬芳。心有自信,青春無限,學會讚美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璀璨。學會在朋友們麵前由衷地讚美自己的愛人,是發自內心的愛的表達。
不要吝嗇對愛人的讚美,讚美更能激發進取的信念,樹立良好的形象,對一個家庭的未來至關重要。生活中不免會有種種不足和失意。盡管目前的我們還沒有擁有錦衣玉食、名車洋房。可是我們相愛著,我們努力著,還有什麼比家庭的和睦、攜手共進更重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