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重慶、成都、昆明三地同時舉行公祭,集會人數達110000人。
……
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戴笠為陸軍中將。
6月12日,蔣介石親率南京政府數百名軍政大員及數萬軍民為戴笠舉行隆重葬禮。
出席公祭的人有宋子文、白崇禧、陳誠、邵力子、陳立夫……
蔣介石親自贈花圈,題“碧血千秋”,挽聯為:“雄才群英山河澄清仗汝跡,奇禍從天降風雲變幻痛予心。”
此次葬禮所贈花圈挽聯近幾千種,但沒有一聯出色,蔣介石很不滿意,對教育部長陳立夫道:“戴笠生為國家,死為國家,你要發動全國有名的文化人給他寫一幅出色的挽聯,將來好流傳下去。”
陳果夫不敢怠慢,找來文化、教育、法律界的名流,要他們寫幾副挽聯,悼死扶生。
名流們一想到戴笠一生紛繁複雜,難以定論,紛紛激流勇退,相互推諉。
這時,國民黨元老張群站起來道:“大律師章士釗先生與杜月笙、戴笠交誼非淺,且才高八鬥,這挽聯的事非章翁莫屬。”
眾人一致附和。
章士釗不好推諉,稍加思索,提筆寫:“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
眾人嘩然,滿座名流無不由衷折服,對章士釗點石成金讚不絕口。
早在半個月前,蔣介石在毛人鳳、沈醉的陪同下,從靈穀後山山頂到烈士公墓山頂轉了一番,再順道下山,選準前麵一個有水塘的地方,對毛人鳳說:“我看這塊地方很好,前後左右都不錯,安葬麵子午向。”
上午9時,蔣介石身穿特級上將軍服在大批文武大員的陪同下,由南京中山路357號軍統辦事處內的戴笠靈堂,親自護送戴笠靈柩至鍾山陵古寺誌宮殿。
送葬隊伍一律素軍白馬,由陸軍第五十一師師長邱維連指揮。
戴笠的棺木入穴後,由沈醉指揮幾個手下用泥水碳渣攪灌,將棺木和整個墓穴凝結成一個整體,已防止將來有人盜墓。
蔣介石、毛人鳳一直守到一個新的墳包在由他選定的地方隆起,才慢慢順道下山,並不時回頭望一眼,直至下了幾個坡看不見了,才回頭問毛人鳳說:“戴科長死了,軍統局的情況怎樣,大家的情緒是不是很低落?”
毛人鳳說:“報告校長,情緒低落倒是沒有,就是大家通過戴先生的死覺得冥冥中人的生死、命運仿佛是由天注定的。”
蔣介石擰了一下眉毛:“你也信麼?”
毛人鳳停了很久,道:“是,我有點信。”蔣介石不悅道:“你一個革命者,怎麼也相信這種玩意?”
毛人鳳說:“可是,可是現實不由我不信。比如戴先生命相缺水忌土,從1926年投軍黃埔開始,改名‘戴笠’、‘雨農’結果命運亨通。等他當上特務處長後,代名都是水汪汪的,如:汪濤、江漢清、徐清波、沈沛霖、洪淼……去年底,考慮到洪淼的名字用得太久,準備換一個,偏偏戴先生那一段時間在上海、北平、南京、天津,飛來飛去不回來,隻好要秘書室秘書袁寄濱擬一個代名,袁是不信命相,有意擬了一個‘高崇嶽’代名,我也來不及看,結果,還沒幾個月戴先生就……”
蔣介石擺著手道:“這純屬巧合,信不得的!”
毛人鳳說:“就算這是巧合,那麼,戴先生摔落的地方叫戴山,不但同姓,而且此山多土,山腰的溝叫‘困雨溝’,戴先生的屍體恰被雨水衝入此溝,校長,你說這如何解釋?還有,戴山下還有一座‘戴家廟’這不是天意是什麼?”
蔣介石一時無言以對。
毛人鳳又道:“早年有個命相家送給戴先生兩句謁言:‘遇山即止,逢橋必回’,當時戴先生請我破譯,我說什麼也想不通,還說是命相家故弄玄虛。現在飛機撞上戴山而終止,戴山又屬板橋鎮,剛好應驗了‘逢橋必回’——”
蔣介石怒道:“放屁,如果一切都是由命注定的,我們幹革命的還有什麼用處?!回去告訴你的部下,要相信自己、相信槍杆子、相信暴力。曆史上從來就沒有天上掉下來的權利、眉宇間隨便得來的富貴榮華,隻有像戴科長一樣,用千萬顆人頭壘砌自己的地位,用成河的血水泛權利之舟,這就是命,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真理,你懂麼?”
毛人鳳搖搖頭,又點點頭,突然後麵傳來一陣呱噪,蔣介石和毛人鳳回頭望去,隻見一群烏鴉飛落在戴笠的新墳上……
風撲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