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籃球”起源於美國,比賽並不需要在正式的籃球場上進行,在城市廣場或街邊開闊地化出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平坦硬地,樹立一個籃球架,即可進行比賽。近幾年三人籃球傳入我國,在一些大、中城市已進行了多次比賽,很受年青朋友的歡迎。
“街頭籃球”的魅力在於每個街球玩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和技巧來贏得觀眾的讚同和尊重。
70年代,美國紐約黑人聚集的街區,那裏的孩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到處惹是生非肆意揮霍著無來由的熱情。某一天,不曉得哪個聰明的美國人喊了一聲“讓他們去街頭打籃球吧”。從此,那些過分好動的孩子有了去處,他們逞強好鬥,把籃球當道具,玩著簡單而難懂的籃球遊戲。
街頭籃球出了個籃球痞子艾弗森。他居然還成了BA的大紅人。他的叔叔曾說,要不是街頭籃球,今天艾弗森說不定已經在監獄裏。
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籃球已經出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玩球的男孩們大都不愛說話,問多了,隊伍裏有人會偶爾咕噥一句“流行就像製服一樣愚蠢”。他們不承認自己在趕流行,他們更不承認自己僅僅在打籃球。據說,東方男籃的某些隊員不服氣,悄悄找他們單挑,結果被小個子街球手以假亂真似舞非舞的“胡亂打發”晃得丟了方向。他們說:“街頭籃球不靠運球贏,依靠身體的節奏感晃得對手頭暈!”
上周,我們分別在虹橋商城百盛門口、在上海體育館旁邊的籃球場,找到那群好動而又沉默的家夥。據說,他們是本市“最專業的街頭籃球聯盟成員”。他們都有自己的“雅名”,不喜歡告訴陌生人自己的真名。但他們卻細致地告訴你,玩街頭籃球,從“感覺”到“服飾的尺寸”的秘密是什麼,差一點,你都是外行。他們的中文綽號叫“忽客”(源自IP-OOP)。
AD1一個純粹的街頭籃球品牌
1993年,芝加哥,一個運動商品展示會上。三個20幾歲的美國大學生,在各類展台間打轉。他們的名字是SethBerger、omAustin和JayGilbert。他們一點也不快樂,因為他們從展會上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已經沒有夠酷的東西了。於是,這三個大學生決定,自己來為“真正在打籃球的人”(他們稱之為hePlayer)創造一個品牌。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在餐巾紙上寫下最早的幾句trashtalk(後來發展成“閑言閑語-shirts係列”)———“AD1”就是這樣開始的。
“AD1”品牌源於一句籃球術語,意思是投球進攻得分、對方犯規、加罰一球。產品包括籃球鞋、籃球服、熱身服、-shirts及其他配件,個性化的設計與咄咄逼人的語言是它的特色。“AD1”的標誌是一個沒有五官的hePlayer,“他”象征無種族的籃球意象,酷勁地傳達一種個人尊嚴。
哪裏可以找到正宗的街頭籃球?
“AD1”的mixtape是經典的街球視頻,目前有volum1-5,notic的視頻也非常經典。
“忽客”要素
夥伴:誰說街頭籃球隻講求單打獨鬥?
忽客們也要講友誼。有了夥伴,忽客們的競爭也有了方向。
場地:街頭籃球是貧民窟出來的運動,一個用鐵絲網圈出來的球場,一個沒有網的舊籃筐,加上一隻球,這就是最本質的街頭籃球。萬體館球場、虹體球場是上海忽客們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