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月
準媽媽的生活宜忌
懷孕3個月的時候,是一段令人興奮的時光,但也要做好準備應付在這期間最易發生的任何問題。這個孕月保持良好心情非常重要。無論是心情愉快還是緊張焦灼的情緒,都將轉化為胎兒的身心感受,對寶寶將來的影響將會很大。因此,準媽媽不要忘記腹中正在發育的胎兒,要心懷博大一些,盡量讓自己保持平穩、樂觀、溫和的心境,這是良好的啟蒙胎教。
準媽媽應注意的問題
這個階段子宮雖然已經增大到拳頭大小,子宮底已在恥骨聯合上2-3橫指,但下腹部的隆起還不明顯,隻有經過婦科檢查才能發現子宮增大。
這個月,陰道分泌物往往增多,應注意經常外陰清潔,每天用清水清洗,保持局部的衛生。此外,容易發生便秘或腹瀉。這個月最容易發生流產。因此,日常生活中做事時不要勞累過度,防止腹部受到壓迫。即便早孕反應較少,也不要逞強去做激烈的體育活動。性生活應當避免。
這個時候是胎兒最易致畸時期,懷孕的準媽媽們謹防各種病毒和化學毒物的侵害。如果胃口不好,要吃得精,多吃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等。製作上要清淡、爽口。如果你嘔吐得厲害,要去醫院檢查,可以采用輸液治療。如果你感到腰酸、腰痛,可吃一些阿膠,將10克阿膠與適量糖加水蒸食。或者服用幾天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一次1丸。一般而言,正常準媽媽不會有腰痛的感覺,多為先兆流產征兆,應該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風油精所含的樟腦進入人體後,一般正常人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會很快地與之結合,使之變成無毒物質,然後隨小便一起排出體外,所以不會發生不良反應。然而由於生理上的變化,準媽媽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含量降低,懷孕3個月內若過多地使用風油精,樟腦就會通過胎盤屏障進入羊膜腔內作用於胎兒,嚴重時可導致胎兒死亡或引起流產。
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中午能夠午休一會兒當然是最好的了。在體內大量雌激素的影響下,從本月起,口腔出現一些變化,如牙齦充血、水腫以及牙齦乳頭肥大增生,觸之極易出血,醫學上稱此為妊娠牙齦炎。準媽媽要堅持早、晚認真刷牙,漱口,防止細菌在口腔內繁殖。溫度適宜時每天應到公園、綠地散步1小時。
不可長時間騎單車,尤其是在不平坦道路上,這樣易使盆腔充血而導致流產。如果要騎一定要選擇平坦路麵,但時間不宜過長。
這時的胎兒不僅隻是有了人樣,而且還開始產生了內在精神。要知道,這種內在精神對於胎兒是否能正常地生長發育非常關鍵,它與準媽媽的情緒息息相關。因此,準媽媽要注意保持愉快情緒,避免體內經曆“壞天氣”,隻有心靈安定,胎兒才能健康發育。
準媽媽能否吃巧克力
巧克力。其實,這是出於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原理的誤解。在妊娠期間,胎盤可以分泌物質對胰島素進行抵抗,以保護胎兒獲得充分的糖供應。如果準媽媽攝入的糖越多,胰島素消耗得越多,而遭遇胎盤分泌物質的“抵抗”也就越多,直至不堪負荷,就可能出現糖尿病症狀。
但據英國《太陽報》消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個科學小組發表報告說,如果準媽媽們每天都嚼上幾塊巧克力,她們將來的寶寶就會笑得更開心。這些科學家對300名準媽媽的飲食習慣及她們寶寶的日常行為進行了跟蹤研究,並在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報告,專門供準媽媽參考。
研究人員對300名準媽媽在妊娠期間食用巧克力的情況,及其懷孕後的心理壓力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和分析結果發現,準媽媽每天吃一些巧克力對寶寶出生後的行為有著積極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與那些在妊娠期間很少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的寶寶相比,在妊娠期間愛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的寶寶在出生6個月後更喜歡微笑或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報告認為,準媽媽如果每天都吃巧克力的話,巧克力中所含有的令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就可以通過母親傳遞給肚中的小寶寶。這樣,在孩子出生之後,他們將會比一般的嬰兒笑得更多,更愉快。
該項研究還顯示,那些容易緊張的準媽媽,如果在妊娠期間能經常食用巧克力,其所生的孩子不怕生人。
芬蘭科學家認為,喜歡吃巧克力的準媽媽所生孩子容易呈現出比較健康向上的情緒,這與巧克力中所含的某種化學成分有關。準媽媽在食用巧克力後會把這種化學物質傳給正在母體內發育的嬰兒,從而使得其在出生後,特別是在6個月後,表現出積極的生活情緒。
準媽媽怎樣吃酸味食物
很多女性懷孕後特別喜歡吃酸味的食物。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蠕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各種營養素的吸收。所以懷孕後愛吃酸味的食物是有利於胎兒和母體健康的。
懷孕後的女性在一個時期內,常常想吃酸味食物,這往往與生理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女性懷孕後,胎盤會分泌一種叫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物質,對胃酸的分泌產生抑製作用,能使胃酸顯著減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並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使準媽媽產生惡心欲吐、食欲下降、肢軟乏力等症狀。由於酸味能刺激胃分泌胃液,且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所以,多數準媽媽都愛吃酸味食物。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準媽媽吃些酸性食物,確實能夠滿足母親和胎兒營養需要。一般懷孕2-3個月後,胎兒骨骼開始形成。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但是,要使遊離鈣形成鈣精鹽在骨骼中沉積下來,必須有酸性物質加入。準媽媽多吃酸性食物能夠幫助胎兒骨骼生長發育;此外,準媽媽吃酸性食物有助於鐵的吸收,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維生素C也是準媽媽和胎兒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胎兒形成細胞基質、產生結締組的酸菜或者醋製品,其實這些食物吃多了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危害。這些食物雖然有一定的酸味,但蛋白質、維生素、糖分、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醃菜中的致癌物質亞硝酸精鹽含量較高,過多食用顯然對母體、胎兒健康無益。
很多含酸味的新鮮水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增強母體的抵抗力,促進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喜吃酸味食物的準媽媽最好選用一些帶酸味的新鮮瓜果,如西紅柿、青蘋果、橘子、草莓、葡萄、酸棗、話梅等,也可在食物中放少量的醋、西紅柿醬,增加一些酸味。
由此可見,準媽媽喜食酸性食物是符合生理及營養需要的。然而,準媽媽食酸應講究科學。如果酸性食品吃得過多,超過了堿性食品,體內酸堿度失去了平衡,這不但不利於母體健康,而且還會危及胎兒。最近幾年國外研究發現,酸性藥物是導致畸形兒的“凶手”之一,在最危險的致畸藥物中,80%是偏酸性的,其餘是中性,而無一是堿性的。同時科研還發現,懷孕的最初半個月內,吃過多酸性食物、服酸性藥物最危險。
在我國民間祖祖輩輩流傳著“酸兒辣女”的說法,甚至有的人愚昧地認為,隻要多吃酸,即使是懷的女胎,也可借助酸的力量轉為男胎。其實這些錯誤的做法很可能毀了胎兒。正確的做法是根據準媽媽的喜好選擇食品,但要保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清淡可口,切不可偏食,避免酒、蔥、蒜等刺激性物品。流質和半流質飲食如蘿卜汁、果汁、乳汁、甘蔗汁、山楂汁、冰糖綠豆湯、荷葉粳米粥等,既簡便易做,又有利於控製嘔吐發作,可隨時飲服。
準媽媽的口腔衛生很重要
妊娠期的準媽媽如果有口腔疾病,不僅容易引發並發症,而且還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請媽媽們注意口腔護理。
懷孕會引起生理上的一連串的變化,口腔部分也會因為內分泌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而使準媽媽容易患許多口腔及牙齦的病變。在懷孕1-3月因胎兒發育易受藥物影響而導致畸形兒,這段時間盡量不要使用藥物。一般的口腔手術,手術前後都須服用治療藥劑,若是時間長並刺激的口腔手術,易致流產。
在懷孕末期,接近臨盆前,時間長的手術,也可能會造成早產。雖然目前研究報告指出,手術及麻醉本身對胎兒並無傷害,早產或流產純係病人緊張情緒所致,但是,學者還是主張,準媽媽如有無法忍受的、持續的牙痛,還是應該及時拔牙或手術。但是人們觀念保守,在懷孕時,即使痛得幾天睡不著覺,還是有所顧忌,不願接受治療,像這種病例,醫生經常都是愛莫能助,眼看著忍痛到分娩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