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孕期生活安排19(1 / 3)

小心寶寶提前報到

每個懷孕的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在焦急的等待之後,按時來到這個世界。但是,有的小寶寶尚未足月,就提前來報到了。睡眠不好、勞累、食欲旺盛,平常人倒沒事,準媽媽可就麻煩了,對於快要臨產的準媽媽來說要格外小心,可別讓寶寶提前報到。

早產是指準媽媽在妊娠28-37周分娩。這時的寶寶還未發育成熟,皮膚紅嫩紅嫩的,皮下脂肪少,各個髒器功能都不完善,呼吸也不規則,四肢肌肉疲軟無力,體重也輕,因而生命力很弱,必須進行特殊照料。護理上稍有不當,便容易使準媽媽多少個日夜“苦心經營”的“愛果”出現包括肺部感染在內的各種危及生命的症狀,且這些高危因素還極易導致腦損傷。因此,預防早產極為重要。

約30%的早產無明顯原因。常見誘因有:

準媽媽方麵的原因

1.並發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頸鬆弛、子宮肌瘤。

2.吸煙、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

3.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4.並發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熱、風瘮等急性疾病;心髒病、糖尿病、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病、無症狀菌尿等慢性疾病。

5.其他,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迀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胎兒胎盤方麵的原因)

1.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

2.羊水過多或過少、多胎妊娠。

3.胎兒畸形、胎死宮內、胎位異常等情況。

4.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

老一輩的人經常會告誡準媽媽,要避免勞累、不要搬重物、避免搬家,尤其切忌在家中亂釘東西或移動床頭,以免動了胎氣造成流產或早產。這些說法雖然看來有點迷信,但卻也不失科學的基礎。對於某些容易早產的準媽媽而言,在家爬上爬下、釘東西或搬重物,不僅容易不小心跌倒,對自己造成危險,更容易造成子宮收縮引起早產。

準媽媽在發生早產之前7天內,尤其是發生前24小時,子宮收縮的次數會增加。因此在子宮收縮次數明顯增加、而臥床休息也無濟於事的時候,應快速與醫護人員聯絡或去醫院就診。

另外有些準媽媽在發生早產前,會出現下腹脹痛、下墜感,像月經來潮時的脹痛或痙攣腰酸、陰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出血的症狀,千萬不可麻痹大意。這些症狀都是在子宮規則收縮發生早產之前常見的警訊,應該盡快處置。

除了安胎的藥物之外,準媽媽在就診之前或安胎治療出院後,仍應多臥床休息,早晚最少各臥床1小時。盡量左側躺,但以舒適為原則,視情況需要增加臥床時間及次數。若有早期破水、子宮頸擴張或羊膜膨出至子宮頸或陰道的現象均應住院治療。

要預防早產,準媽媽要心情愉快輕鬆,飲食要清淡,不油膩,避免高糖食品,在選擇水果時應盡量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千萬不要無限量吃西瓜等高糖分水果;選擇寬鬆的準媽媽裝、每天洗澡,洗澡水的溫度不要太高,洗澡時間也不要太長;少吃生冷食物及剛從冰箱裏取出來的食物。

如果產前出血和有先兆早產跡象時,不要耽誤時間,應在第一時間就診。如果早產已在所難免,要聽從醫生對早產兒保暖、吸氧、合理喂養、預防感染等方麵的指導,精心照料早產的寶寶。

預防仰臥綜合征

在8個孕月後,準媽媽如果仰臥時間長久,就會出現頭暈、心慌、發冷、出汗、血壓下降等症狀,甚至神誌不清和呼吸困難,這就是仰臥綜合征。隨著胎兒不斷長大,女性在懷孕後10-12周開始,到了懷孕晚期腹腔幾乎完全被子宮占據。由於外周血管的擴張,下腔靜脈的回流量、回心血量以及心髒搏出量均增加,到妊娠28-32周時達到高峰,以後逐漸下降。逐月增大的子宮在準媽媽仰臥時會壓向脊柱,使脊柱兩旁大血管受壓,血液不能順暢流回心髒,使回心血量在短時間內突然減少,心髒搏出減少,導致血壓下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從而出現心悸、出冷汗、頭暈惡心、眼前發黑、麵色蒼白等現象,嚴重者會引起子宮蛻膜、小動脈破裂出血而導致胎盤早期剝離等危險。心輸出量不足及大動脈受壓會減少對子宮的供血,導致胎兒缺氧,很快出現胎心增快、減慢或不規律,以致窒息和死亡。

因此,準媽媽睡覺時,無論是夜晚還是白天,都應該采取左側臥位,可以避免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從而防止仰臥位綜合征的發生,增加胎兒的血液供應,減少子宮對下腔靜脈回流的阻力,減輕或消退妊娠水腫。

小心前置胎盤的危險征兆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妊娠期的嚴重並發症。多見於經產婦,尤其是多產婦。

胎盤的正常位置附著於子宮體部,如果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於子宮頸內口,位置低於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威脅著母兒生命安全。多見於高齡或經產婦,尤其是多產婦,發病率為1:55-1:200左右,是產科的嚴重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