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薦亡節之夜(3)(2 / 2)

“吱呀——”一聲,後門被推開了,一股陰鬱的冷風猛地從門縫裏衝了進來,徹骨地冷。

孩子們在二月的夜風裏打了一個寒戰,眼前一亮:這邊就是教堂的後麵了。

這裏的景色是破敗荒涼的:兩株山毛櫸像墓碑一樣僵死在不遠的菜地裏,那菜地早已經荒蕪了,枯死的野草長到比人還高,在夜風裏無聲地搖擺著,似乎在唱著一支古老的安魂曲……路邊的白樺樹像醉漢一樣東倒西歪,枯萎的的樹葉不願意離開樹幹,它們縮成了卷著雪的小球,像鈴鐺一樣密密麻麻掛滿了枝頭,一陣風吹過,它們就像無數個風鈴一樣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隻是這種響聲陰鬱,沉悶,透著不可名狀的哀傷。

月光忽暗忽明。遠處山脈連綿。

灰白色的光透過白樺樹的枝葉灑到了地麵上,繪出了一張斑斑駁駁的網,像夏日裏一望無際的銀河星海,又像汛期時沼澤地裏蕩漾著的粼粼波光。

這就是教堂後邊的景色,像極了克拉姆斯科依的畫作:破敗,寂靜,詭異,死氣沉沉,叫人黯然神傷。

就在這灰白色的光點下,在一整排歪歪扭扭的白樺樹和野草地之間,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像蛇一樣鑽行著,從遠處的山巒一直延伸到了教堂,又在教堂門口拐了一個彎,繼續延伸向無盡的遠方。

“哇!看,就是這條小路了!”科斯嘉興奮地說。

“你確定嗎?這就是傳說中的‘黃泉路’?”米沙問。

“也就是說……”娜塔莎用顫抖的聲音說,“亡靈們就會經由這條路,走向死亡?”

“按照屠格涅夫在《白日草原》裏寫的,正是這樣!”科斯嘉說,“而且,黃泉路這種說法不是屠格涅夫的臆想,很早以前,我們斯拉夫人就有這種傳說,我外婆在世的時候,還和我講過……”

“天哪!我們竟然真的來這地方了……”娜塔莎說著,聲音裏略帶了一點哭腔。出發前這小女孩興致還挺高,現在看起來,她是真有點害怕了。

“好了,這下有好戲看了!誰今天晚上從這條路上走過,在接下去的一年裏他必將死去!”米沙說。顯然,米沙的膽子是夠大的。他從小天不怕地不怕,見了校長也敢不鞠躬,去年還去山上徒手抓過蛇。

“可是,你們真的確定今晚會有人從這兒經過嗎?怎麼看,這條路都像是早已經被荒廢了的路,誰會從這兒走過?”瓦洛佳突然插話說。

“那就更說明這是真正的‘黃泉路’了,隻有被勾了魂,要在接下去的一年裏赴死的人才會出現在這,要是這是條繁忙的道路,人人都走,村裏的人豈不是要死絕了!”米沙說。

“我偷偷查過村圖書館的地圖,”科斯嘉推了推眼鏡,“也問過村裏的老支書,能確定這條路現在是斷頭路。”

“斷頭路?”瓦洛佳說。

“是的,就是被廢棄的斷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原來,這條小路連接著三個小村子,經常有貨郎跳著擔子來村裏賣梳子啦肥皂啦,可四九年地震後,山石滾落下來,把路給堵死了,這條小道也漸漸荒廢了……更不用說後來搞破舊立新運動,神父被打倒,教堂被封閉以後,這裏更是人跡稀少……”科斯嘉解釋著。

“也就是說,說不定,今天晚上一個人也不會出現,我們可能白等一場咯?”瓦洛佳問。

“要不……要不我們還是回去吧……”娜塔莎有些哀求似地說。

“唉,你們兩個可真是掃興啊!”米沙不滿地搖著頭。

科斯嘉低頭看了一眼手上的表,說:“要不這樣吧,我們就等兩個小時,如果兩個小時內什麼都還沒有看到,我們就撤,怎麼樣?”

小夥伴們思考了一下,都同意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