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烤鴨(1 / 2)

其實左鄰右舍們最為習慣的就是上姚海棠這兒來找吃喝,從前姚海棠最愛別人上門來要吃喝,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就成了習慣。

這會兒大家知道姚海棠回來了,而且正在做吃的,那當然不用招呼就趕過來。而且鄉鄰們不會有朝中大人或者掌櫃們那樣的顧慮,他們可不知道姚海棠是皇妃,還是最讓人敬懼的那位四公子的皇妃……

正逢著姚海棠把家裏的鴨子烤完了,正要上外邊去讓人再找幾隻送來,不是每個品種的鴨都適合做烤鴨。雲涇河本地的小麻鴨就不合適,太柴沒肉斤兩也不夠。

雲涇河附近有個叫均縣的地方,因水好魚蝦蟹多如牛毛,除了淡水河鮮之外,均縣最有名的就屬均縣大黃鴨。肉質肥厚細嫩,有脂有肉,烤出來味道相對較好,這是目前姚海棠認為比較好的。

但她在吃上總是那麼執著,要就得找最合適的,這相對好的還是不夠。

一出門姚海棠就愣神了,一大幫人正在巷口上呢,奇怪的是廷衛的人居然沒出動,都安穩地潛著:“呀,大家聚在這做什麼?”

“姚姑娘,又做什麼好吃的了吧,我們可聞了好幾天味兒了,好不容易找著你這根源嘍。”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著話,姚海棠看著也覺得倍加親切,遂說道:“做是做了,可還是不夠好,等過幾天選了好鴨子再烤了請大家吃。眼下的沒二兩肉,真沒什麼吃頭,不過那鴨架子熬的湯味道還不錯,待會兒回來我請大家架鴨湯。”

“鴨子?怪不得最近老聽著嘎嘎聲,原來是鴨叫,聽著聲還各種各樣的鴨。什麼鴨不都一樣,姚姑娘這是想要什麼樣的鴨?”

正要走的姚海棠轉念一想,人多力量大,不如請鄰居們幫著想想哪裏的鴨子既肥美又斤兩合適:“我這是烤鴨呐,一定得不肥不瘦的,肥了膩,太瘦又柴容易塞牙。不知道大家夥兒知不知道哪裏的合適,要是鴨養在就咱們雲涇河附近最好了,方便買賣。”

“烤鴨?還真沒吃過,姚姑娘要上新菜了,唉呀,那我們可得好好想想。”

“我咱們雲涇河的湖鴨就很好嘛,往常燉湯喝總有些肥膩,要按姚姑娘說的,我看湖鴨很合適。”

雲涇河除了小麻鴨居然還是湖鴨,姚海棠也是頭回聽說:“我怎麼沒聽過湖鴨?”

“湖鴨一定要養在河裏、湖裏,小池小溪養不下,姚姑娘要找湖鴨得上河南邊兒去,那裏的人多養湖鴨。我看姚姑娘也不用去了,我家裏就有兩隻,是南邊的親戚送的,嫌肥一直沒吃。”說著那人就轉身回自個兒家去了。

沒隔多會兒那人就把兩隻鴨子弄了來,果然是又肥又剛好分量合適,姚海棠一看就眉開眼笑,果然是人多力量大!

“成,大家都別走了,今天有一個是一個,我請大家吃肉喝湯。”其實這大家也不過五六個人,附近住家不算太多,所以這一時並沒有聚集起太多人來。

眾人一聽自然答應,大家對於上姚海棠這來吃喝習慣得很,一時間還你回家弄點好吃的來,我回家拿點東西來,以前他們就通常這麼吃。大家夥兒回去還把家裏人都叫上了,一塊兒在院子裏擺開了桌子就等著姚海棠的烤鴨了。

烤鴨還沒好,倒是鴨架湯先好了,眾人就著湯喝了,春天還是有些涼意的,但一碗湯下去就熱乎了,大家的談性就更濃了。

這時忽然有人說道:“怎麼沒見那位杜公子。”

“咦,難道是沒來麼,確實沒見到那對誰都和和氣氣的公子。”

當齊晏來時看到的就是這麼個場麵,眾人紛紛揣測著那位“杜公子”和姚海棠之間如何如何了。鄉裏人說話總免不了這樣的八卦,而且這樣的八卦總是越說色兒越濃重,到齊晏聽到時基本上可以用打翻了顏料罐子來形容。

沒聽兩句齊晏臉就黑了,不是因為話太難聽,而是因為想起這些話是說杜敬璋的就忍不住替那位黑臉。這要是讓杜敬璋知道了,廷衛怎麼不出來製止一下……

“咳……”

眾人不知道杜敬璋的身份,但是對於齊晏那就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雲涇河的第一位狀元郎,誰要是不認識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雲涇河人。

“呀……齊大人。”隨著這一聲,眾人紛紛起身,眼看著就要拜倒了。

“都別多禮,我是來找海棠的,不知道她眼下在哪裏?”齊晏主要還是擔心這些人要在這裏,當著一皇妃的麵,百姓們卻衝他拜倒了,那怎麼都像是不太妥當的場麵,齊晏一一把最前麵的人扶了起來,後邊的人就自然跟著抬起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