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辛苦的育種(1 / 1)

育種是一種枯燥、艱苦的工作,需要一個人有足夠的忍耐力、意誌力和犧牲意識,才能夠做出一些成績。翟延舉就是這樣一個人。

遠赴他鄉,育種良苦

雖然北方土生土長的她不太適應海南濕熱的氣候,但是她堅定了、堅持了。

遠下海南以後,翟延舉在海南的農村租種了17畝良田,開始了她培育、研究玉米良種的艱辛征程。

翟延舉的科研團隊隻有五六個人,但是卻要耕種十幾畝實驗田。所以,每天早上五、六點鍾的時候,翟延舉就起床,然後穿上雨衣踏著露水開始下地進行玉米良種的培育、研究,直到晚上。而晚上也不能夠輕鬆,她不得不忍受當地蚊蟲的襲擾。但是,第二天她依然如故。在翟延舉心裏,對待這些玉米,她必須要像照顧嬰兒那樣精心、細心、操心!

一年以後,翟延舉培育成功了“金海1號”,她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這讓她欣喜不已,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她更加堅定了在這裏長久堅持下去的決心。雖然,海南氣候炎熱,並不太適宜她這個在北方出生長大的人生活,然而她無怨無悔。

加代培育,不辭辛苦

為了縮短培育良種的周期,即使像一個隨氣候遷徙的候鳥,她也願意。

為了培育出更多的玉米良種,翟延舉就像一個不知疲憊的候鳥,每年在我國南北之間往返穿梭。然而這些並不能夠打倒堅強的翟延舉,相反對於加代培育法,她樂此不疲。因為她覺得:盡快培育出良種,比什麼都重要。

每年春秋時節,翟延舉都會返回家鄉,在本地進行玉米繁育;到了冬季,她就立馬啟程遷徙到海南,在那裏加緊時間在培育一代。

其實,辛苦、痛苦倒還能夠被常人接受,但是每年春節還不能夠回家就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而這個時候正是海南玉米良種繁育的絕佳時機。事實總是這麼殘酷,許多與翟延舉一起到海南進行良種培育的人都不再來了,可是翟延舉卻將思親的痛苦和淚水硬生生地吞咽到肚子裏。她也想家,可是,她不能回。

成功的背後,總是犧牲。很多時候,犧牲與成功成正比,犧牲得越多,得到的越多。然而,有些犧牲容易些,有些犧牲卻殘忍些。所以,成功也分成了小有成就和大有作為。而翟延舉就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