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我們未知的世界一樣永無止境。當我們回首往昔,再撫摸那些落滿了塵埃的烙印,突然發現曆史竟是一塊金子,輕輕掠去浮塵卻依然熠熠生輝。千百年來,追尋未知的文明點燃了發明家的夢想,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進行執著地探索和研究,從而給人類帶來了改變世界的發明。

本書選擇了10個最有代表性的發明家: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從而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萊特兄弟懷著對蔚藍色天空的向往,開創了一個航空航天的新時代;意大利發明家馬可尼用赫茲波成功地傳送信號,從而使處於搖籃時代的無線電事業布滿了全球……在尊重曆史真實性的基礎上,本書向讀者立體地凸顯人物的生平和傑出的事跡,達到了史實敘述準確,融知識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揭示人物的精神經曆和心靈升華,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感悟。

本書除了公正地評價他們的人格和貢獻外,還配以大量珍貴的曆史圖片,希望能使讀者清晰地看到世界發展的軌跡,感受到每一個偉大時代的精神,牢記曆史帶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在對已經逝去的人們的憑吊中,期盼著更為光輝的人物出現。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不僅是18世紀美國的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同時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作為科學家,富蘭克林始終遵循科學造福人類的原則,揭開了雷電的秘密,發明了避雷針;作為政治家,富蘭克林為美國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功勳不朽。

縱觀富蘭克林的一生,人們會驚奇地發現這樣一件事實:富蘭克林在他前51年的自然科學和人文領域的貢獻與其後23年為美利堅國家的貢獻,猶如一架完全平衡的天平兩邊,風景哪邊更好,難以斷言。或許我們隻能說,同自然科學一樣,改進並解放人類自身同樣是一門學問,一種科學。

少年時代

1706年1月6日,美國波士頓米爾克大街的約賽亞·富蘭克林家中生了一個男孩。父親約賽亞十分高興,為兒子起名為本傑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出生的時候,北美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那裏居住著土著印第安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約賽亞為逃避宗教迫害,於1693年夏末,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離開了他世代相襲的祖居地,遠涉重洋來到波士頓。

約賽亞原是個染匠,可是來到波士頓後,他發現這個行業一直無人問津,於是他便改行從事肥皂業和蠟燭業。由於他精於商道,恪守信用,人也正直善良,所以生意越做越好,很快成了波士頓一位小有名氣的商人。

約賽亞共結過兩次婚,前妻瑪麗死於產褥熱。富蘭克林的母親阿拜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阿拜亞出身書香門第,是一位賢淑善良、通情達理的女子。她一共生了10個孩子,富蘭克林是男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富蘭克林天資聰穎,在他8歲的時候,父親送他去了一所文法學校上學。在學校裏,富蘭克林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然而,就在他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三年級的時候,迫於生活壓力,父親不得不重新考慮富蘭克林的教育問題。他想,即使將來富蘭克林能考上大學,家裏也難以供養,不如讓他學一些切合實際的東西。

最後,幾經波折,約賽亞終於為富蘭克林選定了印刷業,因為他發現富蘭克林很喜歡讀書,而他的另一個兒子詹姆斯剛好開了一家印刷所。

詹姆斯比富蘭克林大9歲,曾經在英國倫敦學習過印刷術,學成之後,自己買了印刷機和鉛字,在波士頓開了一家印刷所。富蘭克林想到能在印刷所裏讀到好多書,就聽從了父親的安排。約賽亞把這次安排看得非常重要,按照當時的慣例,他親自擬訂合同,自己做公證人。

學徒的生活非常辛苦,但富蘭克林並不在意,他刻苦學習印刷技術,很快掌握了排版、印刷、裝訂等各項技術,他還不時地對工藝進行改革,加以創新,並幫助哥哥擴大經營,很快成為哥哥的好幫手。

盡管富蘭克林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可他仍然一有空就開始看書。在印刷所裏,他能讀到一些新書,但大部分是宗教宣傳方麵的,遠遠不能滿足富蘭克林的需要,不過由於業務關係,富蘭克林認識了書店裏的幾個學徒,他可以通過他們借書店中的書看。由於在書店中借書有時要迅速歸還,因此,為了第二天能夠還書,富蘭克林往往讀到深夜,有時甚至一直讀到天亮。

獨闖費城

1720年8月,富蘭克林的哥哥詹姆斯在一片反對和嘲笑聲中創辦了北美第二份報紙《新英格蘭報》。

《新英格蘭報》創辦不久,便以它新穎的題材和對時政的辛辣諷刺贏得了眾多的讀者,發行量很快大增。這使得富蘭克林比以前更加繁忙了。但他卻非常興奮,常常被報紙上的文章所吸引。看到哥哥的一些好友為報紙撰稿,聽到他們對一些文章的評論,富蘭克林也躍躍欲試。然而詹姆斯雖然事業心強,但他卻心胸狹隘,經常責罵弟弟。

富蘭克林決定用匿名形式寫文章。首先他寫了一篇《海之歌》的短文,然後趁夜半更深無人之際將文章悄悄從印刷所的門縫裏塞進去。第二天,詹姆斯發現了那篇文章,看過後讚不絕口,又讓他的幾位朋友閱讀,他們都對文章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富蘭克林聽後暗自高興。此後他又用同一名字寫了幾篇文章,結果都被采用了,並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結果,詹姆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非但沒有高興,反而十分惱怒,他認為富蘭克林玷汙了師徒的名分,不該欺瞞他,因此,對富蘭克林大加責難。

1723年,由於《新英格蘭報》對時事的猛烈抨擊,惹惱了議會。當局下令,嚴禁詹姆斯繼續出版任何報紙。詹姆斯的朋友為他想出了一個應付當局的絕妙主意。即對外宣布詹姆斯與富蘭克林解除師徒關係,報紙改由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名義出版,雙方暗中再另立一份師徒合同。

這樣《新英格蘭報》得以繼續發行,而且發行量大增,成為備受讀者喜愛的報紙。但兄弟倆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富蘭克林無法忍受兄長的專製與跋扈,他決定離開哥哥的印刷所,另謀出路。這使得詹姆斯非常生氣,為了能夠繼續控製富蘭克林,他不辭辛苦,四處遊說,說服城裏的每一個印刷所都不要雇用富蘭克林。富蘭克林非常傷心,於是,他決定離開波士頓,到外麵去闖蕩世界。

1723年10月的一個夜晚,17歲的富蘭克林瞞著親人,獨自踏上了闖蕩世界的征程。

在紐約做了短暫的停留,富蘭克林就去了費城。在費城,他在一個叫凱默·基維爾的印刷所找到了工作。基維爾的印刷所隻有一台舊式的印刷機和一些磨損嚴重的鉛字,雖然他對印刷業還一知半解,但他決心在這一行業上幹出一番事業來。

白天,富蘭克林在印刷所裏忙於印刷業務,排字、印刷、裝訂、修理機械和處理各種事務,把印刷所料理得井井有條,基維爾對此十分滿意。夜晚,富蘭克林回到自己的住處,簡單地吃些食物,便開始讀書。

雖然,基維爾付給富蘭克林的薪水並不多,但由於費城物價較低,再加上富蘭克林在生活上十分節儉,所以,他的生活較為安適。除了買書,他還為自己存了一筆錢。這期間,富蘭克林與房東的女兒李德小姐產生了感情。

一天,富蘭克林意外地收到了姐夫羅伯特·霍爾姆斯的一封來信。信中說,自從富蘭克林出走後,家中的親人非常想他,要他見信後,務必念及父母親情,立刻動身回家。

看過信後,富蘭克林立刻給姐夫寫了一封長長的回信。詳細地說明了他離開波士頓的理由及留在費城的前後經曆,並告訴姐夫他沒有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待事業有成後一定回家探望。

羅伯特收到這封信後,恰巧賓夕法尼亞州總督威廉·濟茲先生也在場。羅伯特向他講述了富蘭克林的事,並把那封信給總督看。總督看了富蘭克林的信後,深深地被他流利的文筆以及深刻的思辨所折服。他認為富蘭克林是一個才智過人的青年,如果給予他適當的幫助和扶植,他很快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於是,總督告訴羅伯特,如果富蘭克林能開一家新的印刷所,他就會利用自己的權限幫富蘭克林攬一些生意。羅伯特聽後非常高興,當麵向威廉總督致謝並幫他聯係富蘭克林。

威廉總督很快找到了富蘭克林,在基維爾印刷所街對麵的一個小酒館裏,威廉說明自己的來意,並告訴富蘭克林隻要他能得到父親的資助,其他方麵他可以給予幫助。

富蘭克林非常激動,並一邊著手做回家的準備。1724年5月底,富蘭克林向基維爾告了假,懷揣著總督給父親的一封信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經過數天顛簸,富蘭克林終於回到了波士頓。麵對兒子的突然歸來,富蘭克林的父母異常興奮,兄弟姐妹們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談論著。富蘭克林講述了他離家後的經曆,講了費城的風土人情,還講了李德小姐的賢淑美貌,但他對自己受的苦卻隻字未提。

接下來的幾天,富蘭克林與父親談起了自己今後的打算,並把總督的信交給父親看。一生經曆坎坷的約賽亞,對此事感到非常驚訝,他將信反複看了幾遍,考慮了很久。最後,他和兒子進行了一次長談。他覺得富蘭克林還年輕,目前應腳踏實地地幹工作,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再去獨立幹自己的事情,而不要草率行事。為此,父親約賽亞還給威廉總督寫了封回信,十分客氣地拒絕了他幫助富蘭克林開辦印刷所的建議。富蘭克林盡管覺得父親的話很有道理,但他心裏並未完全接受,他隻是表麵上答應了父親。

在家裏住了一段時間,富蘭克林又回到了費城。總督對約賽亞拒絕為兒子建立印刷所的事感到非常遺憾,於是,他又找到富蘭克林,說他願意支持富蘭克林,給富蘭克林提供建立印刷所所需要的全部資金,並讓他開一張所需設備的清單,然後到倫敦采購。

富蘭克林很快將清單列好,算起來總共需要100英鎊。總督看了很滿意,並答應寫一份購買設備的信用保證書給他在倫敦的朋友,讓他們幫忙辦這件事。富蘭克林對總督深信不疑,開始為旅行積極做準備。但是,開船的日子眼看要到了,富蘭克林仍沒有拿到他所需要的信用保證書,為此,他找了總督好幾次,但始終沒有拿到。直到富蘭克林快要動身了,總督派人告訴他讓他先上船,信隨後就到。就這樣,富蘭克林告別了費城,乘船去了倫敦。結果,在到了倫敦以後,富蘭克林才知道自己被總督給騙了。

富蘭克林十分懊惱,但這次經曆也使他體味到了人生的艱難,他終於明白父親之所以拒絕總督幫助的緣故了。世上沒有輕易到手的幸福,要想幹一番事業,隻有靠自己的拚搏。

基維爾印刷所

到了倫敦後,富蘭克林在小不列顛街租了一間房子。租金隻有3先令6便士,但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住處穩定下來後,富蘭克林麵臨的首要問題是找工作。由於他以前幹過印刷工,加上一位叫鄧罕商人的介紹,他很快在帕爾默印刷所找到了工作。

帕爾默印刷所在當地十分著名,這裏設備優良,生意興隆。富蘭克林很快適應了新環境,由於他懂技術,又勤奮,因此,很快就得到帕爾默的賞識,常常被安排做一些技術性很高的活。但是因為在這裏收入不高,富蘭克林便找了薪水比較高的瓦茨印刷所。

不久,鄧罕先生告訴富蘭克林,希望富蘭克林能和他一起回費城,因為他打算在費城開一家商店,如果富蘭克林同意,可以幫他料理鋪子。富蘭克林雖然不願意離開自己熱愛的印刷業,但一想可以回到久別的費城便愉快地接受了。

1726年10月初,富蘭克林和鄧罕先生到達費城。此時,富蘭克林心情十分激動,上岸第一天就前去拜訪李德小姐。然而這時李德小姐已經嫁給了一個叫羅吉斯的陶器工。羅吉斯製陶手藝很好,但品行卑劣,他隱瞞了自己已有妻室的實情,騙取了李德小姐的感情。婚後,由於性格不合,很快就分居了。後來,羅吉斯因欠別人債務,隻身逃到西印度群島,並且死在那裏,留給李德小姐巨額的債務和痛苦的回憶。

短短兩年時間,便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富蘭克林一時難以麵對現實,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鄧罕先生在水街租了一家店麵,然後他們做了一番布置、裝飾,把他們從倫敦置辦回來的貨物陳列起來,雜貨店就這樣開張了。鄧罕先生耐心地照顧富蘭克林,並教給他許多經商秘訣。富蘭克林很快熟悉了新的工作,把店鋪料理得井井有條。

鄧罕先生雜貨店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然而,就在倆人憧憬未來的時候,一場災難突然降臨。

1727年2月,鄧罕先生和富蘭克林都病倒了。富蘭克林得了胸膜炎,疼痛難忍,連呼吸都很困難。最後,他終於戰勝了病魔幸運地活下來了。然而,鄧罕先生卻沒那麼幸運,他病得很重,一個多月後,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鄧罕先生的去世,令富蘭克林非常難過,他離開雜貨店,將它交與鄧罕先生的繼承人管理。富蘭克林的雜貨店生涯也就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