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漢普頓錨地區域的各大媒體都對這場球進行了報道。
隨後,電視台的媒體人們也開始對貝澤VS迪爾菲爾德的比賽進行討論。
《競技報》的友好同盟們一致對陳揚展開抨擊,批評他是籃球黑洞,隻要籃球一傳到他手中就再也出不來,接下來大家隻會聽到“哐”的一聲悶響。
與《競技報》同屬一家公司的漢普頓星空電視台甚至在他們的節目《籃球部落》裏讓節目嘉賓專門為此展開了長達10分鍾的討論——與其理解為“討論”,不如幹脆說是“批評”。
這些嘉賓們認為陳揚的籃球方式是一種自私的籃球、毫無分享精神,他的字典裏隻有“I”,而沒有“Team”,並且這種“毒瘤式”的自私籃球還自私得毫無水平——因為陳揚隻會投籃,等他賴以得分的跳投失靈後,他缺乏,不,應該是幾乎沒有其他的武器……
還有的媒體則再次翻出舊賬,從陳揚被漢普頓高中剔除出校開始,說隊友就是受不了他自私的打法才爆出球場衝突。甚至連他在瑪麗主場的“宣言”也被扣上了不尊重球迷的帽子。
當然也有報紙在為陳揚說話。
“13投4中,外加隻有2次助攻?是的,如果單看數據,我們可以簡單的得出結論——貝澤1號打了一場爛球。可實際上呢?比賽隻是簡單的數字遊戲嗎?我想沒有人會這樣認為。哪怕隻看數據,有些人也選擇性地遺漏了某些東西。除了得分和助攻,中國男孩還拿到了8個籃板、2次蓋帽,以及驚人的5次搶斷。人們隻看到了他在進攻端的掙紮,卻忘了傑裏·陳在防守端表現出的統治力。最後5分鍾,在他的盯防下,迪爾菲爾德的隊長、主力得分手艾爾索普顯得無所適從,不但再沒有運動戰得分,還大方地“貢獻”了3次失誤……”
隻不過這種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眾口一詞的抨擊聲中。
《競技報》的主編康拉德交友甚廣,與他隸屬同盟或潛在盟友的各種媒體幾乎占據了漢普頓錨地百分之七十的市場,他們的聲音太大了,對不明真相和搖擺中的中立球迷來說,這些媒體說陳揚是自私的“毒瘤”,那麼久而久之,他們就真的認為陳揚是“毒瘤”。
甚至連艾弗森在賽後接受的短暫采訪,現在也成了直接攻擊陳揚的明證。
那些擅長以標題取勝的報紙表現得一個比一個活躍。
“陳揚濫投惹惱隊友,提起他貝澤23號直皺眉”。
“艾弗森:如果沒有他我們會更好”。
媒體們直接斷章取義。
“當記者向艾弗森問起陳揚的表現時,這位一直顯得相當興奮的全場最佳罕見地沉默了。他皺著眉頭,看起來有些不滿:‘Young確實有些掙紮,我想說真有如果,結果會完全不同。’從他對陳揚的簡稱就可以看出他的態度,在艾弗森——這位貝澤高中王牌球員的心裏,隻打了不到10場高中聯賽的陳揚在球場上確實是too-young、too-******……”
……
陳揚一開始是不知道這些事的——他正忙著訓練,自從真正認同了麥克格雷迪和伯利教練的話,他心中想要變強的心思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