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簡介
瓦維爾皇家城堡所在的克拉科夫是波蘭第三大城市,位於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以東50公裏。此外,它是古代波蘭王國的首都,當時的克拉科夫非常繁榮,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更與當時的著名城市:波希米亞的布拉格和奧地利的維也納一起並列為東歐的文化中心。克拉科夫曾經是波蘭的哥特式藝術的中心,而克拉科夫城堡則是其代表建築。
克拉科夫二戰中是波蘭少數逃過戰爭災難的城市之一,它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特別是克拉科夫舊城區中曆史人文景觀豐富,國王城堡就位於這裏,穿過市中心的市場廣場就可以到達。穿過城門便可進入瓦維爾皇家城堡,距離城門最近的就是大教堂,這是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建於1364年,18世紀以前波蘭的國王加冕典禮都在這裏舉行。大教堂外表莊嚴雄偉,內部華麗,是埋葬波蘭皇室成員的地方。雖然後來波蘭的首都遷至華沙,但是許多重大的典禮並沒有改變。即便到了現在在教堂中,還可看到古代波蘭皇室成員的棺槨。教堂中共有三個禮拜堂,教堂南翼,麵向廣場的一側有金頂的齊格蒙特小禮拜堂,被譽為波蘭文藝複興之珠,稱得上波蘭最美的文藝複興的建築之一。這座小禮拜堂由佛羅倫薩的著名建築師巴托洛米奧·貝瑞西(Bartolomeo Berrecci)為西吉斯蒙德一世(Sigis-m u n dⅠ)於 1519年開始建造的,工程曆時14年方告完成。禮拜堂中的裝飾十分注重細部,特別是在穹頂上都是關於蔓藤花紋、奇形怪狀的動物以及神話故事的精細雕刻,還有許多雕刻於白底牆壁上的紅色聖人雕像,栩栩如生,都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聖母禮拜堂祭壇中描繪聖母生平的鍍銀組塑,雕刻活潑生動,帶有世俗情趣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色彩。
皇室城堡中的其它許多建築都是16世紀初在齊格蒙特國王命令下建成的哥特式與文藝複興式相組合的複合式建築物,現在它已經作為國王城堡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城堡中還有一座收集鎧甲、刀劍等武器的博物館。國王城堡內有71個大廳,它們由哥特式的長廊連結在一起,其中收藏著曆代國王的肖像和許多來自意大利的古董家具等。這些珍貴的收藏品中有一把稱為szczerbiec的寶劍,是1320年以來,波蘭國王加冕典禮上必不可少的器具,代表著波蘭王室最高的榮譽,此外還有齊格蒙特·奧古斯特國王收集的16世紀弗蘭德出產的掛毯等。
而在東側的建築物內部,還有古代瓦維爾城的遺跡,城堡中的物品都按原樣保存。
最有趣的則是皇家覲見廳(Royal Audience Hall)中的浮雕,覲見廳主要作為波蘭國王接見外賓、聽取大臣意見或者審判之用。覲見廳中鑲在天花板上的木雕非常精細,描繪的是國王接見194位臣民的場麵,浮雕中把國王刻畫成一位明君,正在接受百姓的指責。到了大約46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浮雕中還有30個人的麵目依稀可辨。可惜的是對於雕刻內容及雕刻師的資料已經無從考究,人們隻能從雕刻的年代知道雕刻師生活在16世紀,也有人相信,這一場麵隻是為了紀念當時的國王的婚禮而創作的。除了這些雕刻外,在覲見廳還有另外一組雕塑是以希臘神話故事為主題,都具有非常高的曆史文化價值。
周邊漫遊
龍之洞(Smocza Jama)這個景點是瓦維爾最具魔幻色彩的景點,位於城堡南側的山上,山洞本身看上去就十分神秘,是該地一個岩溶石洞。關於山洞的傳說在克拉科夫流傳已久,傳說洞中原本住著一隻惡龍,專門搜尋克拉科夫地區美麗的姑娘當作食物。後來有一個聰明的小鞋匠,騙得惡龍吃掉了許多肚子中填滿了硫磺的羊。中計的惡龍口幹舌燥隻好拚命地喝水,最後腸穿肚爛而亡,得救的姑娘也愛上了小鞋匠並且最後嫁給了他。
克拉科夫山頂修道院(Tyniec Abbey)這座修道院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它的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1世紀,這座教堂一直多災多難,在12世紀、17世紀以及18世紀,多次被蒙古人、瑞典人、俄國人破壞,但是並沒有阻斷本篤會的僧侶的修行。因為經常遭到飛來橫禍修道院的修繕工作也一直不斷,所以到現在修道院的建築形式也多種多樣,從哥特式到文藝複興式,以及後來的巴洛克式的建築元素在這裏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