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爸爸媽媽寶寶有話對你們說一(1 / 1)

一、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健康密碼。

人的身體內外是緊密聯係的,內部一旦產生病變,體表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父母通過對孩子身體整體以及局部仔細觀察,掌握這種變化,便能及時把握孩子的病情走向,並可以及時開展有效的治療。

孩子身體的健康密碼。

看形體知虛實孩子身體的虛實可以從外形和神態等方麵來綜合觀察。形體可以很好地展現孩子身體的健康狀況,通常健康的孩子會肌肉豐滿筋骨結實,皮膚細膩潤滑有光澤,精神活潑有度。這樣的孩子即使偶爾感染疾病,自身的免疫係統也能很好地抵禦,病情亦輕並且容易痊愈。但相反的是,如果形體不充盈筋骨不結實,麵色萎黃,皮膚枯槁,精神狀態不佳,這樣的孩子則容易患病,並且不易治愈,需要及時就醫。

察麵色知五髒。

孩子的麵色不同,所呈現出的身體狀況也大有不同。

赤色:主熱證,亦見於戴陽證。

白色:主虛(氣血不足、失血、奪氣)、寒。

黃色:主脾虛、濕症。

青色:主氣滯、淤血、寒證、痛症、驚風。

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淤。

麵色明潤、含蓄是身體健康的一個特征,但如果過分紅潤呈赤色,則是體熱的一種表現。並且體熱尚有真熱與假熱之分,真熱不僅滿麵通紅,還兼有煩躁不安、口渴喜涼飲、目紅耳赤、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大便結燥等表現;而假熱實際上是真寒假熱即外熱內寒,通常有麵色潮紅、四肢不溫、喜暖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軟、脈沉遲無力等表現。從治療上來講,中醫認為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體熱應多飲水,多吃些水果青菜,食量忌過多,少食用辛辣油膩食物,或用些清熱降火消導的藥物,如導赤丹、王氏保赤丹、化食丸、健胃消食顆粒等,但要少服此類藥物,熱退食消即停藥。

體寒應溫補,食物上可多用些薑,如多飲薑棗紅糖水、炒菜多放些薑絲,或用些溫中健脾益腎的藥物,如理中丸、保和丸、健脾益氣合劑等。

麵色發白一般是表明身體虛寒,通常而言是由於孩子氣虛而引發。臉色淡白無華,唇舌淺淡的孩子通常屬於血虛,如貧血或失血。慘白臉色的孩子通常身體虛弱元氣不足,也宜采用溫補的方法。麵色發白兼有外感風寒的孩子,則會表現出發熱、怕冷、頭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等症狀,治法宜辛溫解表,就是以溫味和辛味的藥以達到發散風寒、疏解表邪的目的。如若是因為內熱複感外寒而引起的麵色發白,孩子應有明顯的怕熱貪涼的症狀,排泄不暢,通常大便結燥數日一行,小便黃赤短澀等,宜在解表通便的同時加些清熱生津的藥物,如鮮蘆根、鮮麥冬、鮮生地、鮮石斛等進行調理。

麵色發黃則反映出孩子脾胃上的問題,可見於疳症、積滯、蟲症等。多由脾虛機體失養,或濕邪內蘊、脾失運化所致。麵色萎黃的多屬脾胃氣虛,水穀精微生成不足,機體失養,麵色淡黃無華而呈萎黃。麵黃虛浮的多屬脾虛失運不健,機體失養,水濕內停,泛溢肌膚所致。生後不久麵目一身俱黃的為黃疸,應加以及時治療。

麵色呈青色的孩子多為寒證、疼痛、淤證、驚癇。若麵色青白並見,愁苦皺眉,多為裏寒腹痛;麵青而晦黯,神昏抽搐,常見於驚風和癲癇發作之時;麵青唇紫,呼吸急促,為肺氣閉塞,氣血淤阻。凡孩子麵色呈青色,病情均為較重,必須加強觀察。

麵色呈黑色的孩子多為寒證、疼痛、血淤、驚癇,或內有水濕停飲。若麵色青黑,手足逆冷多為陰寒裏證;麵色黑而晦黯,兼有腹痛嘔吐,可為藥物或食物中毒;麵色青黑慘黯為腎氣衰竭。凡孩子麵色發黑通常是代表孩子罹患重病,需要及時治療,不然恐怕有生命危險。

觀指紋知病情。

觀指紋通常應用於三歲以下的幼兒。對孩子的病情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觀指紋的部位通常是指兩手示指橫紋,近掌心第一橫紋為風關,第二為氣關,第三為命關。

具體操作是由父母用拇指和示指握住小兒示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在小兒示指掌側前緣從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幾次,用力要適中,指紋即可顯見,然後在三關的部位上觀察指紋的形色變化,診察內在的病變。

觀察小兒指紋的形色變化,可以診察髒腑氣血的盛衰,病位的表裏,病情的寒熱虛實,判斷病情的輕重和預後。小兒正常指紋的表現是:淺紅微黃,隱現於風關之內,既不明顯浮露,也不超出風關。其形態多為斜形、單支、粗細適中。

若發生疾病,指紋的浮沉、色澤、部位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孩子的父母在觀察寶寶指紋變化時可參照這個口訣“浮沉分表裏、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

但在觀察小兒指紋時不宜輕易下定結論,還要參考寶寶的其他表現,才可判斷孩子的虛實寒熱。最好請有經驗的醫生加以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