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青鳥,追尋幸福

一個孩子,當他還在母體中沉睡與胎動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更多的親人,大概便在為他祈福啦,希望他來到世上時,能生活得快樂,獲得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該怎樣獲得幸福呢?這些問題,大人們也不一定能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也許他們也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也許他們已經窺見幸福的一角;也許他們曾品嚐過幸福的滋味,如今卻沉浸在失去幸福的痛苦中;也許他們一直就是幸福的;也許幸福不止一次地來敲過他們的門,可他們卻活在自認為的“痛苦”中,充耳不聞……幸福是一種感覺。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幸福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對幸福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在“幸福花園”裏,有“不缺錢的幸福”,有“擁有私產的幸福”,有“虛榮心滿足了的幸福”,有“不渴還喝的幸福”,有“不餓還吃的幸福”,有“什麼也不知道的幸福”,有“什麼也不懂的幸福”,有“沒有什麼事可做的幸福”,有“睡醒了還睡的幸福”……確實,在生活中,許多人追逐的可不就是這樣的幸福?他們希望自己衣食無憂,隨心所欲,想睡就睡,無諸事勞心。然而,這樣就幸福了嗎?不然。在“一種神奇、輕柔、微紅的光”的照射下,這些幸福都經不起考驗,一個個“就像放了氣的皮球,慢慢幹癟下去。他們神色恐慌,眼睛眨巴,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現出了本來的麵目”。這裏麵的許多幸福,最終,都跑去與不幸做伴去啦。

“世上的幸福,遠比我們想到的要多得多,隻是許多人不善於發現罷了”。除了上麵這些幸福,還有讓孩子們生活得快樂輕鬆的幸福:健康的幸福,空氣清新的幸福,孝順的幸福,藍天的幸福,森林的幸福,照著陽光的幸福,春天的幸福,夕陽的幸福,看星星的幸福,下雨的幸福,光著腳踩露水的幸福……是呀,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多種多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氣,在家子女孝順,頭頂一片藍天,舉目便見森林,陽光暖暖照身,春天按季輪回……這種幸福不知要比擁著萬貫家財,成天聞著銅臭,要強多少倍!在這個汙染嚴重、功利俗氣、陰霾遮天的年代,要得到這樣的許多幸福,實屬奢望,即便能擁有一二也便是一種大福。一個孩子,要能有這樣的幸福,我想這個孩子便是幸福的。如果父母能指引著孩子得到這樣的幸福,我想這父母也就無愧啦。

但這幸福不是喚之即來的,它需要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生活瞬息萬變,總有我們未知的東西。這些,我們都必須去麵對”。一路征程,難免會身陷荊棘,恐嚇、背叛、挫折……隨時有可能橫在路上。前行的勇氣不可少,智慧的雙眼要睜大。互愛與幫助,善良與愛心,光之女神會把孩子們帶到幸福的門前。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會懂得:要想找到青鳥(即幸福),就得先學著善待生活中的一切所遇,並珍惜這一切。

“青鳥”,在本書中是幸福的象征。追逐青鳥,便是追逐幸福。在尋找青鳥的過程中,“光之女神給孩子們指出了一條通往幸福的路。這需要孩子們心中充滿博愛、善良和慷慨。光之女神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青鳥就在家中”。因為即便告訴了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這就像父母給孩子們指出了打開幸福之門的方法,可孩子們未必相信幸福就在那裏等著,孩子們還是會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