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軍被呂布的勇猛震懾,望著那如魔神般屹立的身影,士兵們心中的恐懼逐漸蔓延。
最終,在無聲的默契中,他們緩緩開始撤退,馬蹄聲在草原上漸行漸遠,隻留下一片狼藉與血腥的戰場。
呂布見匈奴退去,長舒一口氣,轉頭與張遼商議道:“張將軍,如今匈奴雖退,但局勢仍未明朗。我等當速定對策,以免再生變數。”
張遼麵色凝重,沉聲道:“將軍所言極是。遼所憂者,主公此刻在雁門麵臨之壓力亦不容小覷。若我等能突襲雁門,內外夾擊匈奴,或可解主公之危,扭轉戰局。”
呂布略一思索,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善!就依文遠之計,即刻揮師雁門!”
言罷,他翻身上馬,振臂高呼:“兒郎們,隨我奔赴雁門,助劉太守破敵!”
並州飛騎們齊聲響應,士氣高昂,如洶湧潮水般朝著雁門方向疾馳而去。
於夫羅在善無首戰失利後,深知劉備不可小覷,遂收攏殘軍,重新部署。
他下令加強對善無城的圍困,同時調配兵力,嚴防死守各處要道,決意不再給劉備任何可乘之機。
於是,善無城外,匈奴大軍如烏雲蔽日,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
攻城之戰隨即爆發,匈奴士兵們如惡狼般嚎叫著,推著攻城器械衝向城牆。
一時間,喊殺聲、戰鼓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匈奴士兵搭起雲梯,扛著撞城錘,瘋狂地攻擊著善無城。
城牆上的漢軍則拚死抵抗,箭矢如雨般射向敵軍,石塊、油水紛紛砸落,試圖阻止匈奴人的攻勢。
林鈺站在城頭,望著潮水般湧來的匈奴大軍,眉頭緊皺,心中焦急萬分。
林鈺非常明白,此役關乎雁門的生死存亡,若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匈奴此次進攻有備而來,攻勢極為猛烈,他苦思冥想,一時間竟也無良策應對,隻能寄希望於呂布和張遼能盡快趕來馳援。
“將士們,堅守陣地!援兵將至,不可鬆懈!”劉備大聲呼喊著,鼓舞士氣。
漢軍士兵們個個滿臉堅毅,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毫不畏懼地與匈奴人展開殊死搏鬥。
有的士兵用長槍猛刺攀爬雲梯的匈奴士兵,有的則揮舞大刀,與登上城牆的敵人近身廝殺。
“殺!為了家人,為了雁門!”一名漢軍小頭目高呼著口號,帶領身邊的士兵與匈奴人展開了白刃戰。
他們以命相搏,鮮血染紅了城牆。
在激烈的攻城戰中,雙方傷亡慘重。匈奴士兵的屍體在城牆下堆積如山,漢軍也有不少勇士壯烈犧牲。
但匈奴人似乎殺紅了眼,不顧傷亡,一波又一波地發起衝鋒。
於夫羅騎在馬上,親自督戰。他揮舞著長刀,大聲吼道:“兒郎們,攻破善無,城中財物女子盡歸你們!衝啊!”
而在另一邊,呼廚泉狼狽地回到營地後,心有餘悸。
他立刻讓人去給於夫羅傳話,將呂布的神勇表現詳細稟報給於夫羅。
“馬上去告訴單於,那呂布實乃戰神下凡!武藝超群,勇不可當。
我三萬大軍圍之,竟被他殺得七零八落,還險些取了我的性命。您定要小心此人!”
………………
於夫羅聽聞,臉色凝重,心中暗自思忖:“這呂布竟如此厲害,若他與劉備會合,我軍危矣。”
當下,他傳令各營,加強戒備,密切關注呂布的動向。
呂布與張遼率領並州飛騎馬不停蹄地趕路,一路上,塵土飛揚。
張遼心急如焚,他深知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讓劉備陷入絕境。
“文遠,此次馳援,務必要速戰速決。我等要以雷霆之勢衝破匈奴防線,與劉太守會合。”呂布望著遠方,堅定地說道。
張遼點頭稱是:“將軍放心,遼必當全力以赴。隻是匈奴兵力眾多,我們需小心應對,不可莽撞。”
呂布與張遼率並州飛騎在馳援雁門的途中,呂布心中已對接下來的戰事有了自己的盤算。
這幾日的連番作戰,讓他的心態悄然發生了變化。
起初,他雖受劉備之邀前來相助,可如今,他自覺憑借自身的武勇與所率的兵力,已足以與劉備平起平坐,不再甘願僅僅聽從他人指揮。
他們日夜兼程,胯下戰馬疲憊不堪,口吐白沫,士兵們也滿臉塵土與倦意,但依然緊緊跟隨。
終於,距離雁門漸近,數裏之外,那善無縣的喊殺聲已如洶湧波濤般傳來,聲聲入耳,震撼著眾人的心弦。
張遼勒住韁繩,正欲開口與呂布商討作戰計劃,未料呂布麵色冷峻,眼神中透著一股決絕與自信。
他猛地一揮手臂,高聲喝令:“兒郎們,加快速度,不必多言!我們徑直突襲匈奴後方,打他們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