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沙撰《沉寂的天才:訪我國著名油畫家蘇天賜教授》一文,刊於《民航》第5期。

1990年(庚午)68歲溫肇桐逝世。

春,赴蘇州寫生,作《富春早春》、《絲綢之鄉》、《丁香》、《太湖魚池》、《紫色的山花》、《古杏新萌》、《魚塘》、《春雨漓江》等。改《農婦和她的孩子》、《織地毯的維族姑娘》、《十月的農村》、《編蘆席》、《海》、《傣女》、《銀杏》、《繡》、《侗家》、《試笛》等。

6月課堂畫《人體》,參加作品評分與畢業生答辯。

7月畫《桃花叢中》、《人體》、《天籟》。

8月畫《秋魂》、《秋水長天》。

9月畫《太湖之濱》、《秋渚》、《皖南秋山》。

秋,桂林、廣州等地寫生。

是年,作品《雨後秋江》參加在京舉行的首屆油畫風景畫展,刊載於《美術》

第8期、《中國油畫》第1期和《中國首屆風景油畫邀請大展》畫冊。撰長文《回首仰望高峰》刊《美術》第2期。

1991年(辛未)

69歲林風眠逝世。

年初,作《陽朔》、《春雨霏霏》、《漓江》、《叢竹》、《春郊》、《桃山》、《山花》、《太湖抽水站》、《雙篁》、《湖邊春色》、《漓江》、《霜晨》、《三月侗歌》。

春,赴蘇州太湖地區寫生,作《富春早春》、《絲綢之鄉》、《丁香》、《太湖魚池》、《紫色的山花》、《古杏新萌》等。

8月12日,林風眠師在香港逝世,發唁電至香港眠師義女馮葉深表哀悼。

秋冬期間,遊皖、鄂、湘、桂、粵,於張家界、索溪峪寫生。畫《秋魂》、《秋水長天》、《太湖之濱》、《秋渚》、《皖南秋山》、《湖濱桑堤》、《桃村》。

是年,作品30幅應邀於台北展出;《漓江》、《映山紅》刊於台北《雄獅美術》第7期;《紫色的山花》、《村頭春意》等七幅刊於台北《藝術家》第7期;《侗家姑娘》、《歸漁》等五幅刊於香港《收藏天地》第7期。撰《凡·高的藝術》載2月21日揚子晚報。《林風眠論》由浙江美術學院編輯出版。

1990年代在學校畫室繪畫1992年(壬申)70歲

1月獲優秀研究生導師獎,於江蘇省文聯參加油畫座談會。

年初,畫《漓江》、《張家界之秋》,為陽江市政府題字“碧青樓”。

2月6日偕夫人淩環如飛穗,又到深圳,12日返廣州住仙泉酒店,畫《木麻黃》等。同阿譚訪黃安仁、黃篤維,順訪黃新波夫人及廖冰兄。17日畫《大麗花》,後又赴寧春、順德、深圳、珠海、廣州等地參觀寫生。

3月20日寫研究生班作品展覽《前言》。30日,參加研究生班結業座談,參與籌劃校慶畫冊。

4月1日赴蘇州參加《水鄉畫展》開幕式,興致頗高。當日記:“風和日麗,租車遊島,迭見佳境,始識廬山真麵目,略近四十年前之‘夢境’,消夏灣,雖無鬱鬱之針樹繁花,倒也窈窕清麗,湖邊桃堤,如火龍臨鏡,別有意趣。”畫《黃色的花》、《鬱鬱春風》、《湖濱》,撰文《胡善餘》。

28日,數十年未見的台灣二哥天德來訪,兄弟相聚,陪同遊覽南京城與杭州西子湖。

6月為陽江文化館寫年表、抄錄畫集自序、編畫集目錄、照片等。

夏,畫《秋色》、《魚塘春色》、《湖邊》、《牆外春光》、《山村》、《漓江》、《春》、《紫薇》等,參加文代會預備會。

秋,畫《春》、《索溪峪》、《湖畔春風》、《春色無邊》。赴滬觀胡善餘先生畫展,並於研討會發言。

10月1日赴廣東陽江參加“關山月、蘇天賜、黃雲畫展”揭幕式剪彩,故鄉舊地重遊,感慨甚多。

冬,畫《鬱鬱春風》、《秋葦》、《蘆花》、《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