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名哲人在漆黑的夜路上走著,因為沒有帶燈,心裏麵十分懊悔。他走著走著,發信啊不遠的前麵出現了光亮。哲人在這微弱的光的照射下,走起夜路來也順暢了許多。於是越走越快,追了上去。
哲人發現前麵有個提燈人,走近一看,不料竟是一個盲人。哲人不解地問:“恕我冒犯,您身為盲人,怎麼還需要燈呢”盲人聽了這個問話,慢條斯理地回答說:“:我的燈籠並不是給別人照路,而是因為在黑暗中行走,別人往往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撞倒,而我提著燈籠走路,燈光雖不能幫我看清前麵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別人撞倒了。”
這一則小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盲人雖然看不見路,但他的燈籠卻給別人帶來了光亮,使別人能夠遠遠地看見他,讓自己免受傷害。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我們生活中也少不了被別人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回饋他人。被人關心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心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一代豪商胡雪岩自幼家貧,從小就在錢莊當學徒。他的發跡故事對我們非常有啟發:
一天,胡雪岩遇見貧困潦倒的窮書生王有齡。胡雪岩見他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隻是缺少進京的盤纏。於是雖然和他並不相熟,但也二話沒說,立即私下借用了錢莊的500兩銀子送給了王有齡。
這樣一來,胡雪岩就因此失業了,王有齡千恩萬謝地拿了錢上京城,找到了故交,當上了浙江糧台總辦。做了官後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還把以前借的銀子加上利息奉還,支持他自辦錢莊。
幾年後,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又保薦胡雪岩接任糧台,使胡雪岩成了掌管浙江糧食的最高官員。胡雪岩很有經商才能,錢莊辦得紅紅火火,在浙江一帶曾設有典庫33處之多,操縱浙江商業。加之掌管糧食,相繼開設了不少店鋪,並從事對外貿易,又兼管藥材。由於後來胡雪岩屢建功勳,被皇帝賞給一品頂子,穿戴馬褂,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人物。
善待他人,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上,看似已經慢慢被人們淡漠了,但是,仔細想來,善待別人又是建立在人性道德之上的事情。曾看到一則很別致的短文,作者列舉了一些人們常見的事例來說明他們對善良的認識。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看見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個110也是一種善良。
作為老板,如果不能夠提高員工的待遇,按時發放工資也是一種善良。
作為員工,如果不能成為勞模,付出的勞動對得起工資,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人家牆要倒,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別人傷心落淚,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善良。
商人如果不能足斤足兩,不摻雜使假也是一種善良。
富翁如果不能仗義疏財,不仗勢欺人也算是一種善良。
官員如果業績平庸,不貪贓枉法也是一種善良。
這篇文章寫的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瑣碎中又帶著感化人的力量。善待他人要做到哪種程度,這取決於我們個人,也許你做的很小的一件事情,都可以算是善待他人。不能否認的是,隻有人人付出和給予,人與人之間才能充滿了濃濃的關愛,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患難與共;才會有更多的人享受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