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因坊四世道策
本因坊四世道策的棋藝天賦過人,勇於探索前人未發之奧妙,為現代圍棋思想的創始人,被後人尊為“棋聖”。
2.秀策
桑原秀策棋風平和悠遠,精妙入微,被稱為日本一百五十年一現的“棋豪”,取得了“禦城棋”對局十九戰全勝的空前紀錄,並創造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秀策流”布局,被後人與道策、丈和共同尊為“日本三棋聖”。
3.丈和
丈和棋藝超群,棋風強硬,中盤戰鬥力銳不可當,被稱為“剛碗丈和”,被後人尊為“棋聖”。
4.秀和
秀和棋風平和中正,善於隨機應變。本局因碩自始至終竭力求變,無奈秀和依據先行優勢,通盤行棋堅如磐石,遊刃有餘,最終取得“完勝”。
5.吳清源
中國的圍棋天才少年吳清源,於1928年14歲時東渡日本,1933年與木穀實共同開創了以勢力和速度為主體的“新布局”。在布局、定式、序盤、棄子等方麵創見甚多,對圍棋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圍棋界的一代宗師。他從1939年起在與日本一流棋手的“十番棋”對局中,所向無敵,被尊稱為“昭和棋聖”。吳清源在十九歲時,與地位崇高的棋界領袖秀哉名人的對局,由於黑1、3、5的“三三、星、天元”罕見開局,被賦予了解放思想,打破舊時代的陳規,開辟廣闊新世界的含義,在整個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吳清源的黑棋占據優勢的局麵下,名人秀哉抓住黑棋稍縱即逝的破綻,下出了白160手淩空一點的絕妙鬼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6.阪田榮男
阪田榮男棋風犀利鋒銳,有“剃刀阪田”、“治孤阪田”與“大阪田”之稱,一生共獲得過64項冠軍。藤澤秀行棋風華麗、豪放、厚實,在日本棋聖戰中實現“六連霸”。
7.藤澤秀行
藤澤秀行在七局四勝製的棋聖戰中,前四局以一比三落後,以後如果再輸一局,就會丟掉棋聖頭銜。身臨絕境的藤澤秀行在本局中爆發出驚天神力,在第93手長考2小時57分,舍命捕獲“職業殺手”加藤正夫的超級大龍,並使此局成為首屈一指的現代殺棋名局。
8.小林光一
小林光一的棋風厚重、堅實穩健,以攻擊銳利、形勢判斷精確見稱。在他的全盛時期,把優勢棋確實贏到手的後半盤功力,在棋界首屈一指。他已經獲得五十九項棋賽冠軍,其中在日本棋聖戰中八連霸、名人戰中七連霸、小棋聖戰中六連霸,都創造了曆史記錄。他所開創的“小林流布局”、“新小林流布局”,都成為了棋界的流行布局。小林光一全盛時期麵對戰鬥力強大的“職業殺手”加藤正夫,小林光一注重實地和布局速度,既步調快捷、又堅實穩重,於平淡之中見功夫,牢牢地控製住了局麵,值得大家反複打譜體會。
9.武宮正樹
武宮正樹的棋風擅長大模樣作戰,在中腹行棋有獨到功夫,氣勢磅礴,被稱為“宇宙流”。“我們的棋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被遺忘,隻有武宮的棋才會流芳百世。”藤澤秀行先生對武宮獨特的圍棋思想給予了如此高度的評價。武宮正樹在全盛時期和善於“治孤”的超一流棋手趙治勳的對局,充分體現了武宮的精髓:簡明的著手、不拘泥於局部的宏大構思。計算深遠、手段繁複,充分利用靠壓戰術、棄子戰術,以強大的戰鬥力取得了酣暢淋漓的大勝。
10.林海峰
林海峰先生是圍棋大師吳清源的弟子,由於他精湛的棋藝和樸實寬厚的為人,在世界圍棋界備受尊崇。林海峰的棋風厚重細膩,各項技術強而均衡,雖無華麗奇妙的招法,卻能認清棋的實質,其厚在神、其秀在骨。因後盤強勁,棋界將他比為柔道的“二枚腰”,也被譽為“不死鳥”、“常青樹”。大竹英雄是日本圍棋超一流棋手。他的棋風極端注重棋形的結構完美無缺,洋溢著理想主義的精粹。行棋厚重強韌,節奏緩慢,素以“龜步”著稱,屬於日本古典主義本格派的代表人物。由於大竹和林海峰同一時期在日本棋壇取得佳績,獲得了“竹林時代”的美譽。
11.加藤正夫
加藤正夫的棋風剛猛、厚實,以攻擊見長。在複雜的對殺中,加藤計算精確,常常以吃大龍獲勝而聞名於世。因而有了“職業殺手”、“天煞星”等綽號。但隨著棋藝的成熟,加藤的官子功夫也達到了極高的水準,經常在重大圍棋賽事中,以最微弱的半目優勢取得勝利,因而又獲得了“半目加藤”的美譽。加藤正夫的代表作,布局階段雙方兩塊孤棋糾纏在一起,中盤時武宮正樹由於實地不足,弈出了置己方大龍於不顧,而拚搶實空的勝負手,加藤正夫乘機全力展開捕殺,最終白棋逶迤了半盤的巨龍盡數被全殲,天煞星算路之深遠,膽魄之剛毅,盡顯於盤上。
12.趙治勳
趙治勳是著名的韓國旅日超一流圍棋棋手。趙治勳的棋風重視實地,擅長與對手在中盤進行搏殺。對勝負非常執著,鬥誌頑強,經常為了追求最完美的下法而陷入長考。看趙治勳下棋最容易想到的形容詞就是“驚心動魄”。他的每一步棋都要發揮出最高的效率來,即使局麵已經大優也決不妥協,以至常讓人感覺“過分”。趙治勳被譽為“勝負師”,是說他對勝負的執著在棋界無人可出其右。他同時也擅長於快棋,以計算能力出眾見稱,善於治理孤棋和讀秒。本局趙治勳在中盤階段妙手層出不窮,靈活地進行棄子與轉換,以精確的計算力和判斷力,掌握了棋局的走向,顯示出了非凡的圍棋才華。
13.陳祖德
陳祖德是中國圍棋的代表性人物,1963年陳祖德在中日圍棋交流賽中受先戰勝日本九段杉內雅男,1965年分先戰勝日本九段岩田達明,開創了新中國圍棋史上戰勝日本職業九段的輝煌曆程,拉開了中國棋手衝擊世界圍棋藝術高峰的序幕。陳祖德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代圍棋積極善戰的技藝風格,經過嘔心瀝血的刻苦鑽研,率先推出了地勢均衡、步調快速、靈活多變的“中國流”布局,為圍棋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80年陳祖德身患胃癌。作為棋盤上的鬥士,陳祖德不僅擊敗了病魔,而且在病床上完成了自傳體名作《超越自我》,並於1994年獲得“人民文學獎”。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打動了無數棋迷和讀者,激勵了一代人去與命運抗爭。本局是陳祖德的代表作,他進行了這樣的描述:這局棋我確實發揮得很好,時而自由奔放,如天馬行空;時而法度謹嚴,如衛戎之師;時而強兵奇襲,如猛虎撲食;時而迂回伏擊,如羚羊掛角。
14.聶衛平
在中國圍棋的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1988年被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圍棋“棋聖”稱號。在第一至第四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中取得十一連勝的期間,是其個人的巔峰時期,也為在中國掀起的“圍棋熱”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1985年開始舉辦的中日圍棋擂台賽上,他多次擔任中方主帥,多次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為中國隊在這一重大賽事中多次戰勝日本隊立下頭功。被日本圍棋界譽為“聶旋風”、“鐵守門員”。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聶衛平在中方以5比7落後的情況下孤身出戰,連續擊敗了已經“六連勝”的小林光一,接著又力克日本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和日方擂主藤澤秀行,打破了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中國隊獲得首屆擂台賽的勝利,立下殊勳。
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在中國隊處於4比8的危急時刻,聶衛平又肩負重任,披掛上陣了,在他以卓越的棋藝連勝片岡聰、山城宏、酒井猛、武宮正樹,將比分追成8比8後,又開始了與日方擂主“快棋之神”大竹英雄的“世紀之戰”。本局錯綜複雜、驚心動魄,曆時7個半小時,共下了320手。時間之長、著數之多,創下了第二屆擂台賽所有十七局的最高紀錄。最後聶衛平以其非凡的功底和頑強的毅力,以兩目半的優勢獲勝,本局也被稱為“滴血的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