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它讓我們飽滿地感受著人生的喜、怒、哀、樂,也讓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如同一本書,慢慢打開後總是各有各的精彩。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經曆個人成長的奮鬥旅程。我們喜歡林孟平老師定義的成長,她說,成長就是在方向正確的情況下,一個人產生的改變。成長是一個可以具體到現實生活各個方麵的話題,包括自知的增加、情緒的調控、生活的充實、對自己和他人的寬容、學會接納和付出、對人產生信任、感受或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能夠從過去的束縛中走出、原諒等。可見,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連續的生命流,個體一生都需要不斷成長,通過適應性的改變以麵對不同的生活環境並從中獲取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然而,我們又深知,真正的成長又何其不易。正因為不易,收獲成長的那一刻才有了驚心動魄的美。有一首叫《Growth is a Process》的詩歌,淋漓盡致地展示了這個充滿焦灼、挫折、失望和欣喜的過程。詩歌裏說,我們起初看不見成長中的障礙,看不清生活的歧路;後來即使看見了我們也會自欺欺人地視而不見,於是我們一再狠狠地跌倒在同樣的地方。我們抱怨命運對我們不平乃至憤世怨俗,我們相信人間一世的挫折都讓我們給遇上了。再後來,經曆的多了,我們開始慢慢學會了正視挫折,隻有這樣,我們的雙眼才能變得明澄,我們也才會在自我反思後突然發現世間一片豁然開朗。最終,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的挫敗,曲曲折折的成長之路才被我們逐漸走得順暢而平穩了。
所以,這一次有機會與中職學生朋友們一同探討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的真諦是美麗的機緣,也是我們的幸運。青少年時代實在是人生中最最美好的一段,在這個階段,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勇敢而飽滿地體驗成長,體驗創痛和淚水,體驗領悟和歡樂,那麼我們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是人生這個大舞台上最可愛的舞者。
請大家要記得:學會一種認識和分析事情的角度和眼界比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更能對人產生影響。這個世界並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或事物總在對立。生活的富有彈性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最好的寬容。學會選擇性的生活,享受自己當前的狀態,但又永遠有餘地去改進,去做,然後才能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
編者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