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評定職稱時,一個係主任為了獲取本係教師的好感,向本係的青年教師許諾說,要讓他們中三分之二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當他向學校申報時,由於當年指標調整,學校不能給他那個係那麼多的名額。他據理力爭,跑得腿酸,說得口幹,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他又不願意把情況告訴係裏的教師,隻對他們說:“放心,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要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情況公布了,眾人對他大失所望,把他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麵指著他說:“主任,你答應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
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為自己的小圈子爭利益。從此,他既在係裏信譽掃地,也失去了校領導的好感。
與人交往中千萬不要輕易許諾,這樣會過得很累的。我們不是救世主,沒有人強迫你“許諾”,能做到就說“是”,不能做到就說“不”,幹幹脆脆,利利索索。
你如果許諾什麼就要努力去實現諾言,因為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如果你做不到,今後的形象在他眼中就會大打折扣。如果你經過努力確實沒有做到,也要向人交待清楚前因後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在明知無法做到的情況下,還不提前向別人說明情況,結果一旦明了,可能他會一直對你耿耿於懷。
你不許諾,別人就不會企盼,也不會失望,你也無失信於他人的內疚。大家的心態都會保持平衡。當對方沒有得到你的承諾時,他不會心存希望,更不會毫無價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會有失望的經曆。
相反,你若承諾,無疑在他心裏播種下希望,此時,他可能拒絕外界的其他誘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諾能得以兌現,結果你很可能毀滅他已經製定的美好計劃,或者使他失去尋求其他外援的時機。那個時候,你無法兌現承諾,別人對你發火當然就無可避免了。
桐葉封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踐行諾言的例子。“桐葉封弟”又可稱作“剪葉”,出自於《呂氏春秋》。這個典故與周公旦有關。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駕崩後,唐國發生叛亂。太子姬誦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國君,史稱周成王。周成王即位時,年齡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幹,為周王朝製定了一整套典章製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片桐葉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後,心裏非常高興,隨後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說自己的哥哥要分封自己。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於是前去詢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隻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聽後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成王聽周公言之有理,隻得選擇吉日,把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史稱唐叔虞。叔虞長大,勵精圖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帶領百姓興修水利,改良農田,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深受唐人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