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向往學海 雅賊偷書(1 / 3)

洞外狂風大雪,整個的天空,是一片可怕的灰色,恐怖已極。

洞內一片平靜,裴大希溫和自然的語調,充塞著整個的空間。

他的語氣、神態、理論,都有著一股極大的魔力,把白如雲深深地吸引著。

直到近午時分,裴大希停了下來,他們居然談了一個上午。

白如雲心中很高興,他萬料不到,會在這種絕無人跡之處,遇見這神奇的隱士,與他談論天地問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何況白如雲這樣要強好勝的人?

裴大希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笑道:“隻顧得說話,把吃飯的時間都忘了!”

白如雲由革囊內取出了幹糧,說道:“我們邊吃邊談吧!”

裴大希深知“欲速則不達”之理,含笑道:“我這些年,都沒有談過這麼多話,太累了!吃飽後,我要休息!”

但說到此,向外邊望了一眼,驚道:“啊!雪堆這麼高了!要是把洞封上,那可不是玩的!”

白如雲聞言向後望了一眼,隻見洞口的浮雪,已積了兩尺多深。

白如雲倒不把這個放在心上,微笑道:“不要緊,我有辦法!”

裴大希不放心地道:“要是封死了,你也有辦法麼?”

白如雲點頭道:“你放心,絕不會困在這裏,封死了倒溫和些!”

裴大希搓了一下手,說道:“我忘了你是會武藝的人了!”

他說著把洞中的枯枝收集了—些,堆在一處,笑著道:“吃飯可要舒舒服服的,我點個火!”

他說著由身上取出了火招,點著了這堆枯柴。

自如雲與裴大希,同時移到了避煙之處。

他們烤著火,吃起幹糧來。

這種生活白如雲還是第一次經曆,不禁興趣盎然。

這時裴大希話題一轉,講些經典上的笑話,白如雲雖然拘謹著,可是也忍俊不已。

裴大希又談到二十年山居之樂,其中趣事無,窮,蠅娓道來,確實引人入勝。

白如雲變了,他從不曾這麼坐著聽人談話,也從不曾對人這麼和善——包括他所深愛的伍青萍在內。

可是對於裴大希,他卻表現得令人驚異,因為裴大希博學善辯,深深了解白如雲的心理,加上白如雲對讀書人的一種崇拜,所以便有些不同了。

等到他們吃完幹糧,又是一個時辰過去。

白如雲取出馬料,喂過了馬。

他再看裴大希,已然靠在石牆,閉著雙目,似在休息。

自如雲心中不禁想道:“一個讀書人,居然能耐此奇寒,也真是不簡單了。”

白如雲想著,低聲地喚了他兩聲,不見答應,心中頗為奇怪,付道:“咦!他竟然睡著了!”

白如雲輕輕地把鬥篷給他蓋上。

然後,他自己也靠在石牆上坐下,腦中思忖著這奇異的遭遇。

他付道:“不論他說得對不對,要找答案,自己念書以後就知道了!”

這時候,白如雲對讀書竟有著極大的渴望,他決心在雪頂學藝的這一段時間內,要把群籍讀遍。

可是由什麼地方得到這些書籍?”

白如雲自然地聯想到裴大希,他不禁望了一眼鼾睡的裴大希,忖道:“我可以找他借,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問伺他。”

白如雲做了這個決定之後,心中很高興。

他深深感覺到,自己這一趟實在沒白來。

他又在火堆上加了幾根枯枝,洞內暖和如春。

白如雲昨夜未曾睡好,便靠著牆壁,閉上了眼睛,靜心養神。

這時他的心情很平和,耳聽得洞外風雪咆哮之聲,很快地入睡了。

不知過了多久,白如雲醒來,覺得身上有些寒意。

燃著的火已經熄滅了。

洞外的風雪更大,洞口已然積了五六尺的雪。

白如雲揉了揉眼睛,四下看時,卻不見了裴大希的蹤跡,

心中好不奇怪,暗忖道:“他到哪裏去了?”

白如雲正在詫異,隻見洞口有一處,積雪被人打開,不禁想道:“這麼大的雪,他到洞外去做什麼?”

白如雲想著站起了身子,略微活動,忖道:“我到洞外去看看。”

白如雲想著,他單掌一揮,隻聽“砰”的一聲大響,洞口如山的積雪,被他一掌打得四下飛濺起來。

白如雲打開積雪之後,便緩步走了出來。

寒風凜冽,飛雪滿天,加上陣陣的雪濤水哨之聲,顯得恐怖異常。

白如雲雪中漫步,別有一番滋味!

由於風雪太大,白如雲雖然目力極佳,可是也無法視物。

他施展出奇的輕功,身如飛塵,在浮雪上遊行如飛,霎那失去影蹤。

他把附近百十丈以內,都找尋了一遍,可是沒有發現裴大希。

白如雲尋了一陣,始終不見裴大希,心中好不奇怪,忖道:“這麼大的風雪,他又不會武功,會到什麼地方去呢?”

白如雲想著,又往四下尋找一番,始終沒有一絲蹤影,隻好回洞而去。

回到洞內,也是不見裴大希的蹤跡,白如雲心中奇怪,又忖道:“莫非他回去了?”

想到這裏,白如雲不禁有些生氣,討道:“他是讀書明理的人,怎麼竟不辭而別呢?”

白如雲生氣了一陣,也就坐了下來。

這時他按老道所傳心法,靜靜地坐起禪來。

一覺醒來,洞內已昏暗異常,天色已是傍晚時分了。

白如雲忖道:“我今天在此過夜,明天一早就走,不管他風雪再大,我也要上山!”

白如雲正在想著,突聽洞外有人喘息之聲,連忙趕到洞口。

隻見裴大希一身落雪,七倒八歪地向石洞走來,他手中抱著一大堆草藤之類。

白如雲連忙擊開洞口積雪,迎了過去,問道:“你到哪裏去了?我找了你大半天呢!”

裴大希凍得全身發抖,說道,“進去再說!”

於是,他在白如雲的扶持下,進入了石洞,已然喘成了一團。

裴大希進洞之後,立時坐在地上,喘道:“白兄弟,先把火點上!”

白如雲連忙取過了火摺子,燃上了枯樹。

裴大希伸出兩隻枯瘦的手,就著火上烤了半天,歎了一口氣道:“唉!真是上了年紀,前幾年還不致於這樣哩!”

白如雲問道:“看你樣於跑了不少路,你到底到哪去了?”

裴大希用手指著地上的草藤,接著說道:“我突然記起了幾種草藥,非常有用的,所以去采了來。”

白如雲笑道:“你要采草藥可以告訴我,我去比你方便多了!”

裴大希搖頭道:“你不懂,采藥沒有這麼簡單!”

他說著,由草袋中取出一隻瓦罐,對白如雲道:“勞駕,取些雪來!”

白如雲接過瓦罐,走出洞口,裝滿了浮雪,送了回來,問道:“你可是要煮藥麼?”

裴大希點頭道:“是的!”

他說著把瓦罐放在火上,然後低頭仔細地挑選草藤。

白如雲在旁,看得甚有興趣,一言不發。

裴大希挑了好半天,才挑出了一大把,塞在了瓦罐中。

他把其餘的草藤,小心地用布包好,放在了革囊之中,這才**了一絲安慰的笑容,說道:“啊……這個冬天又可以過去了!”

白如雲奇道:“莫非你是靠采藥為生的!”

裴大希笑著搖頭道:“不是這個意思,你知道我不比你們練武人,如果住在山上,必須要有禦寒的方法,這種叫‘燒藤’每天服用一杯,連服十天,就可以禦一年之寒了!”

白如雲睜大了眼睛道:“這也是書上說的嗎?”

裴大希一笑道:“當然呀!這是藥理書上記載的!”

白如雲卻有些不信,說道:“這不過是些草藤子,難道有這麼大功效?”

裴大希聞言,笑了起來,說道:“老弟!你不要小看了這幾根草藤,恐怕除了我,還沒人找得著呢!”

那些草藤,放在了煮開的雪水中,立時發出一陣嘶嘶之聲。

白如雲聞後立時嗅得一陣異香,忖道:“看樣子還真像回事呢!”

裴大希折下了一節小木棍,慢慢地攪拌著。

他全神貫注地煮著藥,不時地用小木棍挑起一些來,嗅了一嗅,舔了又舔,其狀甚是怪異。

白如雲興趣盎然地在旁觀察著,這時裴大希又嚐了一下,搖頭道:“唉呀!可惜……”

白如雲正要問故,裴大希已然又嚐了一口,轉憂為喜,笑道:“還好!還好!總算沒有白費功夫!”

白如雲被他弄得莫名其妙,問道:“到底怎麼回事呀?”

裴大希小心地把瓦罐蓋好,這才轉過了頭,笑眯眯地說道:“你哪裏知道,這‘燒藤’極難取得,如果不懂的人,把它中莖割斷,那麼藥性就全沒有了!”

白如雲奇道:“你剛才嚐一嚐,怎麼就知道了?”

裴大希笑道:“這就是學問了,中莖如果割斷的話,香味雖然很濃,可是缺少苦味,剛才我頭一次嚐,毫無苦味,隻當把中莖割斷了,誰知道第二次嚐,就有苦味了。”

白如雲笑道:“居然還有這麼多的名堂!”

裴大希笑笑搓著雙手道:“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啊!”

白如雲心中一動,他聰明絕頂,忖道:“這裴大希總是在我麵前說讀書好,莫非他有意要我隨他學文麼?”

白如雲想著問道:“你是不是想教我讀書?”

可是出乎白如雲意料之外,裴大希卻搖頭道:“我可不收學生,再說我又不知你的品行如何,我隻是對你談書罷了!”

白如雲不禁為之語塞,說不出話來。

他們沉默下來,小瓦罐在火上被燒得咕嚕咕嚕地發響,香味充塞在空間。

裴大希又取了一團雪,加了進去,慢慢地攪拌,接著,他又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他談話的範圍極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河流,飛禽走獸,簡直是無所不談。

使白如雲欽佩的,是他無論談到什麼,總能說出一篇道理來。

譬如山川是如何形成的,各種禽獸為什麼有著特有的性能……等等。

白如雲仔細地由他的話中,思索真理,不禁豁然開朗,把他乎日百思莫解的問題,都想通了。

過了大半晌,裴大希把瓦罐取下來,把藥水倒在了一隻小木碗中,突對白如雲道:“你可要吃些?”

白如雲搖搖頭道:“不了!我可以抗寒!”

裴大希也不再讓,他慢吞吞地喝著,臉上的表情似乎很複雜。

他好像沉浸在喜悅之中,可是又緊皺著眉頭,足見這藥吃起來,味道一定不大好受。

他一邊吃著藥,一邊問道,“白兄弟!你準備在山上住多久?”

白如雲略一思忖,答道:“不一定,也許一兩天,也許我就不走了!”

裴大希驚異地抬起眼睛,問道:“你也打算住在這裏?”

白如雲點頭道:“大概如此!”

白如雲說到這裏,不欲多話地停了下來。

裴大希又問道:“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要隱居山上?”

白如雲反問道:“你二十年前上山,不是也很年輕麼?”

裴大希撫掌大笑,說道:“你看走眼了,我上山的時候六十六歲了!”

白如雲大奇道:“那麼你現在八十六了?”

裴大希指一指藥碗,笑道:“就是靠這些藥,不然我老早走不動了!”

白如雲驚異萬分,裴大希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白如雲遲疑了一下,答道。“我叫白如雲!”

裴大希雙目一陣閃動,他想起了一個老朋友,付道:“啊!原來是老道安排的……我可不能辜負他啊!”

大雪已停,廬山被披上一件白袍,套一句老話,真可以說是“粉裝玉琢”,美得出奇。

在廬山頂峰的一片小嶺上,有一幢用青石蓋成的小房,四周遍生合抱的大樹,這時都隻剩下光禿禿的枝條,披著白雪,掛著冰條。

在小屋前,有一條青石鋪成的小道,這時也被冰雪所掩。

遠遠來了一匹駿馬,坐著一老一小,他們就是裴大希和白如雲。

筆者偷暇把這高人介紹一下。

裴大希本是六十年前的一位貴公子,熟讀詩書,學問極佳,他生性豪爽,結交了不少江湖奇士。他與這一群奇士相處久了,也動了練武之心,可是卻無人肯傳,那時他遇見了一位奇人,名叫孫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