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鎬京,王宮的偏殿內,氣氛凝重而神秘。周康王姬釗站在一幅巨大的山川輿圖前,眉頭微皺,若有所思。他的身旁,國師呂尚手持蓍草,表情肅穆。
“國師,近日朕夜觀天象,見紫微垣中星象隱隱有異動,似有吉凶未卜之事將臨。朕心憂之,不知此象主何意?”康王的聲音低沉而憂慮。
呂尚微微躬身,恭敬地說道:“陛下,星象示警,或關乎我大周國運。臣以為,當行祭祀之禮,以祈上蒼庇佑,祖宗護持。可效仿古製,於宗廟之畔設祭,以潛鱗之物為獻,或可解此危局。”
“潛鱗之物?國師此言何意?”康王疑惑地問道。
“陛下,潛鱗者,魚鱉之類也。魚遊於淵,鱉伏於泥,皆為水府靈物。以其獻祭,可通河神地祇,轉達陛下之虔誠,求其福澤大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呂尚解釋道。
康王聽後,微微點頭,“既如此,便依國師所言,速速籌備祭祀之事。務必莊嚴肅穆,不可有絲毫懈怠。”
“遵旨,陛下。臣即刻安排人選,前往江河湖泊捕捉潛鱗之物,同時準備祭祀器具與場地。”呂尚領命而去。
數日後,祭祀的準備工作已就緒。在鎬京郊外的宗廟附近,一座臨時搭建的祭台矗立在一片幽靜的樹林之中。祭台以巨大的青石堆砌而成,四周雕刻著神秘的魚紋圖案,象征著對水府神靈的敬意。台上擺滿了各種精美的青銅祭器,有鼎、簋、尊、爵等,器身上銘刻著古老的符文,散發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
在祭台的一側,擺放著幾個巨大的木盆,裏麵盛滿了清澈的水,數十條肥碩的魚和幾隻大鱉在水中緩緩遊動。這些魚鱉皆是從附近的灃水、渭水之中精心挑選而來,鱗片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鱉甲堅硬而光滑。它們被視為最純淨的祭品,將帶著周人的祈願,奉獻給神靈。
清晨,陽光透過樹林的枝葉,灑在祭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康王身著華麗的祭服,頭戴冕旒,率領著王室成員、朝廷重臣以及各地的諸侯,緩緩走向祭台。眾人皆身著禮服,神色莊重,步伐整齊而緩慢,仿佛生怕驚擾了神靈。
當康王站在祭台之下時,樂師們奏響了祭祀的樂章。編鍾的聲音悠揚而雄渾,如洪鍾大呂,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石磬的敲擊聲清脆悅耳,似山間清泉,流淌在空氣中;琴瑟的弦音婉轉纏綿,仿佛在訴說著周人對神靈的敬畏與祈願;笙簫之聲則如嫋嫋仙音,飄蕩在樹林之間,給人一種空靈而神秘的感覺。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康王口中念念有詞,聲音低沉而有力。他親自拿起一束香草,點燃後在祭台前揮舞,那嫋嫋青煙,帶著周人的誠意與訴求,緩緩升向天空。
隨後,康王走上祭台,拿起一把鋒利的玉刀,將一條肥美的鱣魚輕輕提起。他手起刀落,魚血噴湧而出,流入早已準備好的青銅爵中。接著,他又將一隻大鱉放在祭台上,用刀割下一塊鱉肉,放入鼎中。
在康王獻祭的同時,祭司們也紛紛忙碌起來。他們將各種穀物、果蔬等祭品依次擺放在祭台上,然後將盛著魚血和鱉肉的祭器端到祭台中央,恭恭敬敬地擺放好。
台下,群臣和諸侯們紛紛跪地,高呼:“願上蒼垂憐,祖宗庇佑,賜我大周昌盛,百姓安樂。”
在祭祀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伯陽的年輕貴族子弟。他身姿挺拔,麵容英俊,眼神中透著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神靈的敬畏。伯陽自幼熟讀詩書,對祭祀儀式十分熟悉。他站在一旁,協助著祭司們的工作,心中默默祈禱,願此次祭祀能夠順利完成,化解周室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