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破,曙光灑落在巍峨的泰山之巔,為那蒼鬆翠柏、嶙峋怪石披上了一層金紅的紗衣。年輕的周成王姬誦,身著一襲玄色繡金的龍袍,頭戴冕旒,身姿挺拔地站在山巔之上,俯瞰著腳下的壯麗山河。他的麵容略顯稚嫩,卻透著與生俱來的尊貴與威嚴,雙眸明亮而深邃,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此刻正滿含敬畏與感慨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
在他的身旁,太保召公奭與太師周公旦並肩而立,他們皆身著莊重的朝服,神色肅穆而莊重。召公奭目光堅毅,眼神中蘊含著沉穩與睿智;周公旦則身姿挺拔,氣質儒雅,舉手投足間盡顯輔佐先王時的風範與威儀。他們身後,簇擁著一眾文武大臣,以及來自各地的諸侯代表,眾人皆被眼前這雄渾壯闊的景象所震撼,一時之間,竟鴉雀無聲,唯有山風呼嘯而過,吹起衣袂飄飄,獵獵作響。
姬誦深知,此次泰山封禪,乃是國之大典,意義非凡。這不僅是對天地神靈的感恩與敬畏,更是向天下昭示周王朝的正統與威嚴,展示其受天命而治天下的合法性。自父王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大周以來,曆經數載風雨,終於迎來如今的四海升平、國泰民安。他作為大周的天子,承繼先王遺誌,肩負著江山社稷的重任,必須通過這一盛典,凝聚人心,激勵臣民,為大周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基礎。
“陛下,吉時已到,封禪大典可正式開始。”太祝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他身著潔白的祭服,頭戴高冠,手中捧著各種祭祀用的器具,眼神專注而虔誠。
姬誦微微點頭,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走向祭台。他的腳步沉穩而緩慢,每一步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仿佛在與這片古老的大地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祭台位於山巔中央,由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古樸而厚重。台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祭品,有純色的牛羊犧牲,它們毛色光亮,膘肥體壯,象征著富足與繁榮;有新鮮采摘的五穀瓜果,粒粒飽滿,散發著誘人的清香,寓意著豐收與吉祥;還有精美的青銅器,其上鑄刻著神秘而古老的紋飾,閃耀著曆史與文化的光輝。
姬誦站在祭台前,雙手合十,閉上雙眼,開始虔誠地誦讀祭文。他的聲音低沉而洪亮,在山穀間回蕩,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上蒼的敬畏、對祖先的追思以及對天下百姓的關懷與期許:“維大周成王之年,歲次某某,某月某日,姬誦敢昭告於皇天上帝、後土神祇:周室受天命而興,武王奮威,吊民伐罪,克商而有天下。朕嗣守鴻業,兢兢焉不敢有怠。今四海升平,百姓安樂,此皆賴上蒼之眷顧,祖宗之庇佑。朕特率群臣,登泰山之巔,行封禪之禮,以答天恩,祈願皇天上帝,降福於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護佑朕躬,睿智英明,政通人和;賜福百姓,安居樂業,福壽康寧;保我大周,江山永固,德澤萬世……”
隨著祭文的誦讀,太祝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祭祀儀式。他們宰殺犧牲,將牛羊的鮮血灑在祭台周圍,以血祭天,祈求神靈的庇佑與寬恕。接著,他們將祭肉、五穀瓜果等祭品一一擺放在祭台上,點燃香燭,升起嫋嫋青煙,彌漫在整個山巔,營造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氛圍。
此時,樂師們奏響了莊嚴而雄渾的祭祀樂曲。鍾鼓齊鳴,琴瑟和鳴,那樂聲如黃鍾大呂,震撼人心,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天地神靈共鳴。伴隨著樂聲,舞者們身著華麗的舞衣,手持羽旄,翩翩起舞。他們的舞姿優美而莊重,動作整齊劃一,或旋轉,或跳躍,或俯身,或仰首,每一個動作都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象征著周王朝對天地神靈的敬意與崇拜,對和諧秩序的追求與向往。
在祭祀儀式的高潮部分,姬誦親自拿起一塊象征著權力與地位的玉璽,將其放置在祭台中央的玉匣之內,然後用泥土覆蓋,封土為壇。這一儀式象征著他將周王朝的命運與天地神靈緊密相連,接受上天的監督與考驗,同時也向天下表明,他將以天子之尊,秉持公正,治理天下,不負天命。
封禪大典結束後,姬誦並未立即下山,而是沿著泰山的山路緩緩而下,沿途視察民情。他看到山間的百姓們安居樂業,田園裏莊稼茁壯成長,村莊中雞犬相聞,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他不時地與百姓們交談,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收成如何、有無困難等,百姓們見天子如此親民,皆激動不已,紛紛跪地叩首,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