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手持神器玉笛,一路乘風破浪,萬裏黃河隻在他一念之間,到達黃河,音氣入笛鳴起伴奏,口中大唱:“黃河之水天上來……”
大禹洪亮清澈的歌聲響徹雲霄,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一時間,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湧來,驟然歸於二三十米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吼著震耳欲聾的雷,帶著淩厲無比的風,如一隻巨鷹展翅俯衝,如一幅巨畫掛於山岩。
滾滾洪流,到了大禹腳下急速收斂,注入深潭,聲似雷鳴,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驚濤拍岸,濁浪排空,水霧落下,黃河怪顯現。
水怪一出,數百萬的蝦兵小將隨潮水湧出,將虛空而立的大禹重重包圍,不停的叫囂著,歌聲鬼哭狼嚎。
見此,大禹一身灰色布衣,橫眉冷視,默不作聲,隨即,手捏玉笛,吹起悠揚的笛聲,天地靈氣被引動,化作滾滾的音氣湧入笛聲中,變作萬箭齊發,箭箭直插黃河怪的心窩。
大禹吹完一曲,黃河泛濫成災的地方驟然平息,水怪身上滿目瘡痍,奄奄一息。
大禹的玉笛拋向天空,化作萬千天兵天將,口中大聲歌頌《大夏》,頓時,一個個金黃的音符從他的歌聲中飛出,飛入天兵天將身體之中,大放金光,眾兵將紛紛從空中一躍而下,下海屠怪。
天兵天將所到之處,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淒厲哀嚎之音久久不息。
萬裏江海,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最終,大禹疏通三江五湖,歌聲鑿龍門,讓洪水通暢地東流入海。
老百姓大讚大禹:十年譜寫一神曲,一朝平河萬人頌!
後來,大禹潛心研究《大夏》,壽命長達三百歲。
自此之後,天下再無音氣,直到商朝末年,周文王出世,他夜夜笙歌,彙聚磅礴的靈氣入體,出口便可傷人,提筆譜寫同為千古奇樂的《大武》,成就歌神之位,出征討伐西紂。
周文王孤身一人,降臨商朝國都朝歌城下,歌聲一起,城門便破開,城牆都已是搖搖欲墜。
歌聲驚動紂王,下令捉拿周文王,霎時,城內湧出十萬人妖,二十萬魔獸,三十萬厲鬼,四十萬狐怪,五十萬商朝士兵,個個怪聲怪氣。
紂王站在高空上摟著狐妖妲己,直罵周文王不自量力,孤身就想踏平商朝。
周文王冷笑不語,《大武》第一段唱起,歌聲出口成劍,一劍蕩平十萬人妖,曲目轉入二段,二劍刺死二十萬魔獸,三段緊隨其後,三十萬厲鬼哭嚎騷動間,化作煙霧飄散而去,四段最為壯觀,歌聲未曾響起,就是一記晴天霹靂響起,狐怪四下逃竄,奈何依舊被萬劍穿心。
周文王動聽的歌聲不傷五十萬商朝士兵,但高空之上的紂王聽後卻是麵色蒼白,行將就木,隨即倒地而亡。
最終,五十萬商朝士兵被降,四十萬狐怪之王被逃一隻。自此,周文王改朝換代,建立西周。
後人為紀念大禹和周文王兩位歌神,在秦朝時,便建有“樂府”,隻是當時,沒有音樂才子橫空出世,“樂府”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
…
時逢漢高祖時期,國力昌盛,文化繁榮,他十分重視音樂,完善並擴大了從秦朝延續下來的“樂府”的機構,采集改編民間音樂作品。
“樂府”中,皆是擁有音氣的人,其中的李延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