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黑色的鬱金香(1 / 2)

在東銀河係邊緣地帶,有一大片至今無人居住的星係,這些恒星係環境都是進入恒星衰老期。

這些進入衰變期的年老恒星變成紅巨星釋放出毀滅性能量物質和放射線塵埃,使任何生命物質沒有辦法在這片區域存在。

這片區域恒星都在吞噬自己周邊的行星,這片危險的區域,令地球聯邦的星際探索飛船望而卻步人類不是不想探索這片未知的區域,無奈,幾艘在這片區域航行的探索飛船失事以後,不是失蹤,就是隻剩下一片殘骸。

這片充滿各種奇異的力場、黑洞恐怖的區域,被聯邦宇宙飛船船的船員稱為“死亡之域”。

沒有任何飛船敢踏進一步。

地球聯邦對東銀河殖民開發繞開了這片直徑達幾百光年的區域在它周圍建立三十多個殖民星係上百顆邊境殖民星。

正當聯邦殖民局打算要求東銀河係各邊境星係總督加大力度向東銀河係邊緣星係挺進時,維達尼亞宣布獨立,聯邦內戰爆發,聯邦用於殖民開發的後續資金被挪做軍費,聯邦殖民局再也無法獲得殖民開發的資金和人員。

聯邦殖民局的用於星際探索飛船,都是軍方的宇宙飛船,戰爭爆發以後,這些飛船和船員都被征調到西銀河係參戰。

殖民局對銀河邊境區域的探索停下來了。

聯邦殖民局的探索飛船雖然停下來了,但是還有兩類人卻對於這片神秘的區域感興趣。

一類是聯邦的民間冒險者和一些星際貿易商人,二類人士則是不受聯邦歡迎的活躍在銀河係各地的宇宙海盜,這兩股勢力在聯邦政府精力因為戰爭的牽製呈現真空時,趁虛而入。

這裏充滿了遊離氣體、流星、隕石、塵屑的危險區域,卻吸引著大量的宇宙海盜在這裏聚集,這片區域的附近的聯邦邊境行星由於才剛剛處於開發階段,各邊境行星表麵環境惡劣,聯邦內地的居民一般不願意到這些荒涼的星球居住,要不是聯邦殖民局為了建立采礦廠,采礦廠采集出來的礦石需要在這些邊境行星上建造的冶煉工廠裏加工,一些少量采礦工人和他們家屬為了高額的工資,否則這些荒涼的行星根本不會有人居住,邊境行星有了人開始建造工廠,工廠周圍建造工人和他們家屬居住的居民區,城市開始慢慢形成,漸漸的這些邊境行星,開始有生氣了,聯邦政府殖民局一開始為了這些邊境行星開發,將這些行星僅僅是作為開礦星來看待的,這些邊境采礦行星和聯邦正式的殖民行政星不同,這裏沒有聯邦的行政官員,也沒有跟殖民星係一樣的恒星係總督來管理,就是說這些邊境還沒有受到聯邦法律的管轄,這些邊境采礦星的地位未定,而聯邦殖民管理局為了這些邊境行星的盡快得到開發,是將這些邊境行星當作采礦行星來處理的,殖民管理局將邊境行星的管理權利,一開始就拍賣給一些大公司,這些邊境行星居民由這些采礦公司來管理,但是這些跨星係采礦公司獲得這些邊境行星以後並不是很關心這些邊境行星的行政管理,他們隻是為了這些星球的礦藏。

這些跨星係公司企業雇傭了大量的員工到這些邊境行星工廠工作,這些雇員和采礦工人及他們家人必然有一部分會跟他們一起移民到這些邊境行星上居住。

邊境行星形成了一座座新興的城市,這些城市都是由工業區的工廠和居民區的采礦工人和他們的家人形成的。

隨著人口的增加邊境行星漸漸的發展起來了,大量的人口必然需要大量消費品,這些邊境行星的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品和食物、衣服、鞋襪、飛行車、衛星TV電視、家用機器人,這些都需要從內地繁華的殖民星輸入,邊境行星向內地行星輸送原料和礦石,進口日用消費品,這又形成一個巨大的貿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