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邊說這些不合適!”
張建國向四周看了看,這會雖然是傍晚,許多人家的廚房都冒起了炊煙,看樣子是在做晚飯吃。
張建國和張元順到家的時候,他家廚房也有炊煙,不過是何玉芳挽起一把稻草,燒了一點水,他家有點窮,一般晚上都是簡單的煮點南瓜,或者弄一點疙瘩湯對付一頓。
南瓜粥能糊弄一下肚子,雖然到半夜能把人餓醒,可好歹餓不死人就成。
“爸,你跟我來……”
張建國一回家就把父親帶到後院,他們家有些破舊,正屋前麵是一排青磚看著挺氣派,但房子側麵和後麵用的是土坯磚,這也是趙家村最常見的房屋樣式。
村裏人也想像城裏人那樣,住上青磚紅磚大瓦房,可是磚頭貴的很,大多數人家都會在房子最顯眼的正麵,弄一排青磚,但是不顯眼的地方就用土坯磚,這樣能省下不少錢。
張家的房子有後院,裏麵挖的有地窖,以前會放一些耐儲藏的糧食紅薯啥的。
隻是今年大旱,紅薯玉米收成都不行,偌大的地窖裏空蕩蕩的,隻放著四五個老南瓜,這就是未來一個月張家的糧食。
張元順跟著兒子來到地窖,滿臉的狐疑,地窖裏確實是一個安全的地方,這裏真的沒有第三個人,而且兩人說話,上麵的人也聽不到任何的聲音。
“爸,我多挑了半擔水就被人打,你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家地窖裏有水井的話,咱們是不是就不用受趙元成的氣?而且,有水的話,咱們可以在後院子裏種菜,這樣冬天也餓不著我們……”
張建國這一說,張元順就直搖頭。
挖水井,村裏可不止一個人有這種想法。
原本村裏有好幾口井,哪怕天旱吃水卻沒啥問題,可是架不住幹旱時間太長了,開始隻是村裏一口井幹了,後來接二連三的水井都幹了,就剩下村東尾靠趙家那邊一口井還有水。
可是就那口井,距離他們家挺遠的,關鍵是村裏有不成文規矩,每次打水隻能打半擔水,一家最多一天也隻能打一次水。
這也是趙元成動手打人的理由,可是,張建國打一擔水,那是有原因的!
“我觀察過,我家這個位置低,而且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天旱地下水位下降,肯定要深挖才有水,與其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去挑水,還受氣,不如咱們在家挖一口井……”
張建國勸說著父親張元順。
前世,張建國家後院確實有地下暗河,隻是以前並不被人知曉,隻是後來他家挖地窖,挖著挖著就發現有底下溶洞,再深入一點就挖出了一條很大的地下暗河。
“這,家裏也沒啥錢,挖井需要不少錢,咱家也沒啥吃的,而且你被趙元成打,這事還沒完,咱們不能輕重緩急都不分吧,等手裏的事情都忙完了,咱們父子再挖井也不遲……”
張建國有點猶豫,經曆過大旱的人,對於挖井還是有些向往的。
“爸,你糊塗,輕重緩急,挖井才是大事,這天不下雨,回頭菜肯定也種不活,搞不好今年村裏要餓死人,或者有人出去逃荒,咱們要是把水井挖出來,說不定能在後院像去年那樣種一堆大白菜,回頭向生產隊借點糧食,這日子也能過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