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遠交近攻(1 / 3)

原典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在受到地理等原因的限製,形勢發展受到阻礙時,攻擊近處的敵人就有利,繞過近敵去攻取遠處的敵人,就是自取災害。這就像火焰是上竄的,水永遠是向低窪處流淌一樣,對於遠隔的敵人,也可以同它取得暫時的聯合以緩和局勢,以便於各個擊破。

解讀“遠交近攻”,最初作為外交和軍事的策略,是和遠方的國家結盟,而與鄰近的國家為敵。這樣做既可以防止鄰國時腋之變,又能使敵人兩麵受敵,無法與我方抗衡。

具體運用時,是為了防範敵方結盟,而千方百計地製造和利用矛盾,分化敵人,逐個擊破。先消滅近敵,之前“遠交”的國家便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因此,遠交並非要長久和好。遠敵亦是敵人,早晚都是心腹之患。所以說,“遠交”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采用的一種暫時性的外交誘騙,有助於集中力量應付眼前的敵人,並將其置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近敵一旦被消滅,遠交的使命便可宣告完成。

近交的不利之處有兩個:一是暫時安撫下來的近處之敵,也隨時會有翻臉的可能。二是近敵在我們的外圍,就像蠶繭蛇蛻之前一樣,緊緊束縛著我們向外發展。遠攻的不利之處有三個:一是遠道襲人,風險頗大。二是舍近求遠,勞民傷財。三是即便取得了勝利,占據了地盤,也反而會因為遠離本土而無法保衛,成為我方沉重的包袱。

與之相對應,近攻的好處有三:一是可以拓展我方的地盤和勢力範圍。近攻取得的疆土與我國土緊鄰,十分便於守護及利用。二是近距離作戰便於集中力量,一舉奪勝。三是相對來說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較少,對國家財政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遠交的好處有二:一是孤立近處的敵人,使其得不到援助而束手就擒。二是結交遠者本身就是一種麻痹手段,讓其放鬆警惕,以便日後突襲獲勝。

施用遠交近攻之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對於不同的敵人要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敵人所處的地理位置,客觀條件,價值觀念不同,對危險的感受也會不同,因而對我們的用途也就不同。所以對不同背景的敵人要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對策。這樣才能讓自己處於有利地位,而不至於讓敵人牽著鼻子走。

二、從容易攻破的地方入手,其勢如破竹,可以盡快打開局麵,事半功倍。獲勝之後,對士氣也會是一種激勵,進而產生一種良性循環,反過來促進更大的勝利。相反,如果從難者開始,久攻不下,士氣就會大減。因此,對付眾多的敵人,就更應從易者下手,有次序、有重點地予以殲滅。

而當敵人對我們施用遠交近攻之計時,我們又應該采取什麼防範對策加以應對呢?

一、要及時識破敵人的陰謀,甚至可借機利用敵人。一旦發現敵人已把我方作為“遠敵”而結交時,可以佯裝積極接受他們的好意,為我方贏得時間。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做充分的準備,避免措手不及,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另外,我們還可以借機利用敵人,既然我們可以成為敵人的“遠者”,反過來敵人同樣可以作為“遠者”被我們“交”。隨後借機先行,巧妙地利用敵人,給自己創造成功的契機。

二、及時揭露敵人的陰謀,聯合對敵。如果一旦發現敵人已經把我們視為“近敵”,難逃厄運,不要消極等待,自取滅亡。要針對敵人分化瓦解的策略,廣交盟友,盡可能地爭取同情及援助。爭取援助時要曉之以利害,公開地、徹底地揭露敵人“遠交近攻”的分化陰謀,以便激起盟友的義憤,聯合起來,共同對敵,讓敵人的陰謀盡快破產。

三、關注敵情,相機而動。如果我們的力量足夠強大,同時又有足夠的援助,而且也做了充分的戰鬥準備,那麼不妨來個“禦敵於國門之外”;如果我們的力量較弱,而敵人已鋒芒畢露,那麼不妨來個“誘敵深入”;如果敵人方麵有可趁之機,不妨來個“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的防禦措施並非孤立存在,也非一成不變,可以靈活使用,機動製敵。

智慧典例

古巴比倫的壯大

“遠交近攻”,是一種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對手,實行各個擊破的策略。曆史上,許多人將此計運用的得心應手,因此實現了自己蠶食諸國的目標。

古巴比倫原本是一個疆域狹小,國力很弱的小國。其周邊卻強國林立:西北有瑪裏,東北有埃什努那,南邊有伊新、烏魯克,東南有拉爾薩,北麵有亞述,東麵有善戰的伊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