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大為振奮,世子的到來,讓他渾身充滿著力量,讓他看到了希望,隻要世子振臂一揮,相信會有更多的抗清力量加入進來,彼時,收複北方不是問題。而現在要做的就是解救孫望,先解圍城之困,然後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為此,他專門修書給鄭家,希望鄭家也能派一支隊伍,協助他一起解圍。這封信裏,他言詞懇切,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目前的局勢,以及雙方合作的好處,如果能解圍,那麼三家集優勢兵力,定能先將南方的清兵消滅殆盡,然後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鄭家收到信後,也給了肯定的回複,隻要李國動身,他們一定會跟上。一切等李將軍的信號,鄭家決不拖後腿,這一仗一定要打贏。李國已經濕潤了雙眼,這麼多年,等得就是這個機會,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了。
大軍清點完畢,就要出發了。李國安排文選留守,一是要保護好世子,二來也是相信文選,萬一有個什麼問題,有文選守城,他能放心一些。接著又給鄭家發去信息,約好了目的地,跟世子辭行後,大軍就起程了。
李國此時還沒有泄露世子的行蹤,這個事情有些微妙,本來好端端地在孫望那裏,突然到了李國這邊,於情於理說不通。此時又是大戰將至的敏感時期,李國怕引起更多的誤解,貽誤戰機。等這場仗打贏了,一切都好說。
李國出發的時候,那哥阿也同時收到了信息,那些逃跑出去的百姓,顯然有他的人。李國走後,文選為了以防萬一,安排隻有一個城門可以進去,並加強了守備,而且對進出的人嚴加盤查。守城兵力不足,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李國走後,趁著夜色,有一支小分隊悄悄地迂回到了城外,在一處特別隱蔽的地方隱藏了起來。這是文選和李國商量後做的決定,為了防止孫望被圍事件再次發生,他們得做點功課,而且不能被人所知,以防意外。
大軍一路上都很順利,並沒有清兵出來阻擋。而正是這種平靜和順暢,讓李國心裏有些嘀咕,怎麼一點對抗都沒有,不太正常。但孫望那邊被圍得很久了,得趕快行動。他又顧不上多想,繼續前行。而正是這次的大意,讓他掉進了那哥阿的網裏,差點出不來,也差點命喪於此。
那哥阿並不著急出手,他得等,等到援軍全部進入他織的大網,然後再慢慢收網,這網織得牢固,有他的清兵,也有尚可從北京帶過來的勇士,進得容易,出去難。而此時,李國雖然覺察到一些異常,但為了早點解圍,並沒有做太多的分析和調查。
不出意外,李國進入了那張網中。四麵八方的清兵包圍了過來,戰鼓聲,呐喊聲,四處而起的旌旗,頓時讓隊伍慌做一團。但李國到底是身經百戰的,很快他便調整策略,調兵遣將,在他的鎮靜下,隊伍暫時算穩住了,但危險並沒有消除。他們也被包圍了,對方到底有多少人馬,未可知。
李國將部隊調整成防禦隊形,並迅速安排人突出重圍去找路,不能坐以待斃,也不能任人宰割,一定要戰鬥到底。李國帶的隊伍,都是跟他南爭北戰很多年的,戰鬥實力還是很強的,在最初的慌亂之後,很快便鎮靜下來投入戰鬥。
但是,由於事發突然,他們還是損失了一小部分人馬。但大軍的實力還在,足以抵抗。那哥阿的計劃非常好,唯一的漏洞就是他忽視了李國的戰鬥力,本以為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會很快結束,沒想到李國這麼快就能穩住陣腳,雙方的戰鬥一時半會是不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