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帶著小乙出了趟城,與其說是文選帶他,不如說是小乙要求的。這一段時間,李國全身心投入到征兵工作上,損失太大了,都得想辦法補回來,要不然以現有的人根本無法抵擋清兵的攻擊。於是,李國先在城裏征兵,能用的人都用上了。再去附近的城鎮、農村,找人,找地,能進隊伍的進隊伍,進不了隊伍的種地,做後勤。
文選忙著訓練新來的士兵,得一點點教會他們,要不然上不了戰場。看著兩人每天忙忙碌碌,小乙也想幹點實事,隻是這些事情他暫時都幫不上忙,所以一天也無所事事。於是,就想做點具體的事情,怎麼樣也要有所貢獻。這才想起來讓文選帶他四處走走,也想通過出去看看,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
一個人一旦閑的時間長了,內心就會脆弱,就容易生病,這是文選的經驗。所以他賦閑那些年,一直都有事幹,要麼種地,要麼打漁,總會讓自己忙起來。當小乙提出來的時候,他就很理解。在孫望那裏待了那麼久,總也是閑著,而且沒有自由。現在好不容易有了自由,得讓他做些什麼了。
兩個人收拾妥當,帶了幾個兄弟就出發了。一路上,他們喬裝成逃難的百姓。那些荒蕪的田地,那些斷裂的房屋,還有跟他們一樣的逃難者。一切都足以說明這個破破爛爛的時代,人們生活有多麼艱辛。而這些又有誰能知道呢?忙著打仗的將軍們,一心想推翻清的義軍,還有割據的軍閥,他們的心裏恐怕隻有自己。
每個想當王的人,都是要踩著百姓的屍體上去的,至少目前、現階段他們是不會理會底層人的生活。小乙走得越多,看得越多,越發心生淒涼,甚至有一陣陣,他想逃離這個世界。文選看出了小乙的悲傷,就想著要做點什麼,得讓他振作。想來想去,還是教他練武吧,一來可以強身健體,二來也可保自己平安,三來也能轉移視線,要不然滿眼都是苦難,是個人都受不了的。
想不到小乙很快就答應了。文選教過他多次,他對文選的一身武功很是佩服,也早就有想學的意願了,隻是一直沒有機會。想不到得來全不費功夫,這讓小乙非常興奮,內心的苦悶一掃而光。也許這對於大局來說沒有用,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用,但至少他未來可以保護自己,也許也會像文選那樣救幾個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於是,他們白天行走,每到一處,都跟百姓打成一片,了解了解當地的情況,也順便問問大家的真實想法。到了晚上,他們找個落角處,收拾停當後,文選就開始教小乙,幾個同伴也看得心癢癢,一起跟著練起來。這樣的生活倒也是怡然自樂,雖然很疲憊,但內心是充實的。
文選沒有想到,小乙竟然是練武的奇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已經有點樣子了。小乙比其他人都勤奮,大家睡了都還在自己練,早晨都沒起床時自己又開始練起來了,那幾個跟著他們的兄弟頓時心裏壓力很大,大家紛紛加入了小乙的行列,生怕對練的時候落了下風。文選看到大家都這麼勤奮,自然教的時候也不遺餘力,就像當年自己的師父教自己一樣。
這一段時間,大家都是這麼過的,每個人臉上都是充滿著熱情洋溢的笑,大家既對現實生活有了很多的了解,對周邊的地理地形也有了深入的認知,又學到了文選的武功。這種機會是不常有的。很快,就到了該返回的日子了,大家不能走得太遠,萬一遇上清兵,隻靠他們這幾個人應對有些吃力。好在李國這些年經營的還算好,這一片屬於三不管,清方還沒有滲透過來,更別說管理了。有時,鄭家的人會從海上過來,掠點糧食也就走了。
李國也曾想把周邊都能管起來,讓老百姓過上穩定安定的生活,但奈何實力不允許,他的隊伍還不夠大,管不了那麼多。也就是遇到鄭家來打劫的時候,出兵趕一下而已,要是想駐軍,還做不到。所以這裏一直處於真空狀態,恐怕以後更難了。這也是小乙他們這次出來,為什麼看到的都是滿眼凋零的原因。
小乙和文選返程了,回去後有很多事情要幹。小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練起武來,現在是不分白天黑夜去練。文選繼續練兵,他走的這段時間,雖然有人替他訓練,但成果怎麼樣,還得檢驗一下。小乙突然一下子感覺找到了人生的真諦,當投入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何等的幸福。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清兵不會任由他們在這裏做準備,隨時都有打過來的可能。
他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做好準備。如果那一天到來,無論結局如何,都得麵對。這不是可以以某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這個時代留給他們的,是災難也罷,是機會也罷,在小乙心裏,都不是什麼好事情。他寧願一生碌碌無為,隻要百姓們其樂融融。他寧可不要世子的身份,隻要天下平安。
但是,該來的終究會來的。這不是他能主宰的世界,他隻能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