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科學家、哲學家默頓,最早用這句話來概括一種社會心理效應——“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於那些還沒有出名的科學家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績。”這便是“馬太效應”一詞的由來。
在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麵,如貧富不均,管理中的用人,青少年教育以及日常的社會交往等方麵,都有“馬太效應”的影子。
在社會交往中,“馬太效應”的表現是,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則會一直孤獨下去。
如果“馬太效應”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樣對待呢?當我們處於負麵的“馬太效應”中時,不要自怨自艾地順著“馬太效應”發展下去,而是要逆轉這個效應,要不信邪,把逆境當成磨煉自己的機會,無論怎樣艱難的環境和條件,都要奮發圖強,爭取改變自己的環境,從而進入正麵的“馬太效應”。同時,利用正麵的“馬太效應”,使自己越來越向成功靠近。
在人際交往中,正麵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如果你懂得交友之道,朋友會越來越多的。而這正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贏得朋友呢?
首先,與人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盡管我們由於個體的差異會經常影響到友情的進展,但渴望被尊重卻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共性。生活中人人都希望有個尊重、理解自己並重情重義的朋友。但如果我們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必定會失去別人的尊重,更別想與別人建立友情了。要讓別人尊重自己,就必須做到自己尊重別人,這就應了一句話:待人如待己。
其次,學會讚美。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讚和認可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沒有一個人不想聽到讚美的話語,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存在的價值被人否定。讚美是一種交際手段,它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它對人的激勵也會深刻到影響人的一生。即便如此,讚美也要適度,沒有人會願意接受虛情假意的讚美或十分露骨的阿諛奉承,隻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才能得到最珍貴的友誼。
最後,寬容地對待別人的缺點。在生活中雖然我們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評判善惡、對錯的標準,但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觀點不一定全是對的,我們的標準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我們絕對不可以因為對方觀點與自己的不相符而否定別人的價值,也不能因為別人與我們自己的衡量標準之間偏差過大,而拒人於千裏之外。我們應該用寬大的心胸去容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對朋友的缺點,我們應當學會理解和忍讓。一個朋友對你說了粗話,過後他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你卻耿耿於懷,那麼友誼可能因這一點而破裂。如果你理解這僅僅是他的性格所致,便會付之一笑,不再計較。應該注意:是人都有缺點,都不完善,因此不應該把缺點過分放大,缺點就是缺點,如此而已。
這正如人的個性。人的個性是五彩繽紛的,有人豪爽大度,心直口快;有人謹小慎微,沉默寡言;有人活潑開朗,樂天知命;有人鬱鬱寡歡,多愁善感;有人粗獷,有人細膩;有人穩重,有人輕飄。這一切就猶如人們的外貌體型有美有醜、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一樣正常普通。一般來說,我們不會以別人的高低胖瘦來判定其價值。那麼,我們同樣不能以別人的個性來作輕易地界定,因為個性和品格絕非一回事。
個性的不同不會成為交往的嚴重障礙,關鍵是隻要相交的雙方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和交往的誠意。一旦性格相異的人建立了友誼成為知交,常常還能起到互為補償的極好作用。粗獷的人往往比較大膽勇猛,細膩的人往往較為耐心周全,兩者協作對彼此就十分有利。
如果你在生活中做到了以上的幾個方麵,你就一定會擁有許多朋友,你會在維持與老朋友之間情誼的同時也使新朋友與你的感情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