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的晚修對我來說不算多,記憶中是小學有那麼一段時間要求我們回去晚修,想想應該是六年級時候的事,因為那年正是電視劇《婉君》熱播,所以我記得尤其清晰;除此之外,初中、高中似乎沒有正規的晚修,隻是某些日子心血來潮,晚上會回教室坐上一兩個小時而已,所以,真的回憶起來,我對於晚修的感覺,完全來源於那僅有丁點兒的經曆,也許是次數少得可憐,倒顯得彌足珍貴,回想起來也就愈加深刻了。
提起晚修,我的腦海裏總會把這些個詞語連在一起:晚風輕拂、桂花飄香、萬籟俱寂、飄渺的電視對白和音樂聲——“一個女孩名叫婉君……”
那是小學六年級的晚修,估計當時是為了升中,才特意要求上的晚修,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持續多長的時間,我倒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隻是記得那些個夜幕降臨的晚上,我便背著書包趕回教室晚修。
夏天的夜晚來得有點遲,我吃過晚飯,踏著漸明的路燈和路邊透出的萬家燈火,回到學校時候才七點不到,校道邊的平房正播著電視劇《婉君》,那熟悉的音樂響起,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到那人家的門前也站著一個同學在看,想想晚修上課的時間還沒到,於是我便停住腳步,看起電視來。正看得出神,不防伍老師來了,那是一個高瘦的老頭,教我們班數學,曾經在班上表揚過我的數學好,我猜想我的數學一直到高中都不賴,是因為小學時他對我的表揚潛移默化。伍老師正要上我們班的晚修,看到我們幾個在看電視,便走過來把我們趕走了。那時候我們都是好孩子,不用老師多批評,隻要老師說一句話,我們呢,便乖乖地聽話照做了。所以記憶中伍老師沒有怎麼罵我們,好像隻是說了一句“有什麼好看”之類的話,我們便“哄”地作鳥獸散,回教室去了。
然而多年後,當我想起那難忘的一幕,《婉君》的主題曲伴著那和藹、可親的老頭,竟使我有那麼一陣溫馨的感覺……
孩童時代,對於上學總是懷著些許的抗拒,包括晚修,隻是晚修是屬於畢業班的專利,偌大的校園,沒有了白天喧嘩的吵雜,剩下的就是六年級一層樓的燈光在亮著,這樣特殊的氛圍,打消了對晚修的恐懼,換來的是懷念與回憶。然而我對晚修的打自心底的喜歡,還有那件觸動心靈的停電事件,如拂塵似的,柔柔地掃過心底,帶來的同樣是溫馨的滋味。
八十年代的小縣城,停電也是家常便飯,小局部的電路故障、大範圍的全鎮停電,不時發生,這於我們小孩子來說是值得興奮的事,看著每家每戶點著的蠟燭,朦朧中又有點清晰,搖曳的燭光影影綽綽,看人不甚分明,似乎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幹些白天不敢的壞事,比如打一下某人,嚇唬一下女孩子等。這樣的機會就發生在晚修的一天晚上。
好像也是數學老師負責看堂的晚修,突然間就停電了,大家一陣驚叫之餘,就著教室外的月光慢慢地習慣了黑暗的環境,便也在老師的指揮下靜了下來,於是就開始漸漸地看到了同學們黑漆漆的個頭。看外麵縣城,也是一片漆黑,伴隨著各家各戶點著的蠟燭,竟有了50%的光明。等了好一會兒,還沒有恢複供電的意思,老師決定組織我們放學了。這實在是值得興奮的一件事。於是大家鬧哄哄地收拾書包,下樓,往家裏趕。樓下的校道,已經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家長,打著手電筒找自家孩子。才走幾步,我就看到了父親,也打著手電筒,在接孩子的家長大軍裏。我不知道當晚有多少家長來接自己的孩子,因為我跟著父親,打著手電筒,在黑乎乎的小縣城裏走,一點都不感到害怕。
後來,這樣的事沒有再發生過,一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停電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最主要的是,上了初中後,我成了名副其實的走讀生,不用晚修了,因此對於晚修,沒有什麼回憶,唯一能說說的就是li剛(黎),那個曾經和我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