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英軍敗北(2)(2 / 3)

對英澳聯軍來說,他們擔心的是“非洲軍團”轟炸機的轟炸和掃射,而最讓英澳部隊頭疼的是德軍的“斯圖卡”式轟炸機。當時,德國空軍占有絕對優勢。英國空軍需要分散力量到其他戰區支援,再加上距離太遠,英澳聯軍很難得到英國空軍的支援。

德國空軍和隆美爾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托布魯克的英澳聯軍並沒有被打垮。“非洲軍團”官兵希望坦克群一開近,英澳聯軍就投降。他們對隆美爾“閃電戰”深信不疑,一個德軍戰鬥營甚至讓後勤車隊緊跟在攻擊部隊的後麵。在雙方的陣地上,共同具有的危難意識使“非洲軍團”和英澳聯軍之間萌發了某種扭曲的情感,雙方都在沙地的煎熬下喘息著。每天夜裏9時57分,英軍和德國官兵都會打開收音機,將頻率調到“貝爾格萊德電台”,收聽勒貝·安德森演唱的“莉莉·瑪蓮”,在人們的心目中這首歌變成了一支聖曲。

4月24日,隆美爾向德國統帥部請求增援:“由於英軍兵力太多,托布魯克的局勢一天比一天嚴重。”他要求空運第15裝甲師,盡快把第5輕裝甲師擴編為真正的師。另外,他要求派出強大的空軍支援自己,並派潛艇在托布魯克沿海破壞英軍的補給。

4月25日,當希特勒看了隆美爾的報告以後,暴跳如雷,但他不得不增派部隊。27日,德第15裝甲師的先頭部隊開始空運到利比亞的班加西。

4月27日,德國最高統帥部副參謀長保盧斯中將飛抵利比亞。當時,德國正在抓緊寶貴的時間準備進攻蘇聯,這次保盧斯被派往利比亞,是因為隆美爾的一意孤行使參謀長哈爾德感到震驚。保盧斯親眼目睹了日後血淋淋的戰爭。

保盧斯和隆美爾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他們都是中將,保羅斯比隆美爾早幾個月提升為中將,兩人是平級,但保盧斯是哈爾德的代表,他以代表的身份支配著隆美爾。隆美爾隻能執行命令,認為保盧斯的到來是總參謀部的陰謀。

在這一點上隆美爾猜對了,保羅斯繞著托布魯克包圍圈的環形防線視察了一圈,隆美爾對保盧斯說,他準備在4月30日,在托布魯克的西南陣地發動大規模攻勢,保羅斯對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十分懷疑。

隆美爾的計劃是:進攻將在晚上開始,第一個攻擊目標是209淺灘高地,阿拉伯土著管它叫摩德爾角。從摩德爾角能看見英軍正在襲擾“非洲軍團”後方的運輸線。

4月30日,增援非洲的德國第15坦克師陸續向隆美爾報到。隆美爾認為發動進攻的條件成熟了。隆美爾乘車來到前線,在指揮車裏觀察作戰,有時也會來到進攻部隊。

上午9時,一個機槍營從後方占領了摩德爾角,向托布魯克的大規模進攻開始了。但突破口太窄,當“非洲軍團”前進的時候,遭到許多隱蔽據點的阻擊。晚6時30分,“非洲軍團”仍在托布魯克進行殘酷的大規模進攻。

“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和德軍炮兵部隊對陣地西南一座被稱為“拉斯伊·梅道爾”的山頭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德軍坦克群趁機越過“拉斯伊·梅道爾”山頭,排成5公裏寬、3公裏深的楔形隊形衝向環形防禦網。

德軍坦克群再次鑽入“藍色防線”,但依然無法攻克由澳軍士兵把守的火力點。澳軍士兵作戰十分勇敢,傷員堅持繼續戰鬥,直至死亡。夜晚,攜帶噴火器的德軍戰地工兵衝上去噴射火焰,使一些據點中的澳軍士兵被迫逃出來。

5月1日,德意軍隊的大炮仍在繼續轟炸,隆美爾在占領的掩體之間向前爬行。隆美爾又增派了援軍,但雙方一直僵持不下。

第15裝甲師向隆美爾報告,德軍在無數隱蔽在地堡裏的步兵和反坦克火力麵前,遭受重創,大多數部隊傷亡一半,有些部隊更慘。但士氣很高,坦克部隊不斷推進,步兵部隊緊跟在後邊,與地堡裏的英軍展開了白刃戰,在英軍強大的炮火下毫不畏懼。

這時,猛烈的沙塵暴席卷而來,撲向整個戰場。“非洲軍團”牢牢地控製著摩德爾角,俘虜了幾百名澳大利亞士兵。隆美爾發現澳大利亞人特別高大強壯,戰鬥力極強。5月1日上午,當英軍用重炮報複德軍坦克時,許多澳軍火力點趁機從後麵攻擊德軍坦克。

英軍的抵抗十分頑強,很多據點都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戰。盡管如此,隆美爾還是認為有占領托布魯克的希望。但難題是,他的兵力是否能夠支持持續的進攻。

5月2日,隆美爾不得不承認他的兵力太少了,無法再發動大規模進攻來占領托布魯克。因此他隻好放棄,但決定堅守山地陣地。

此後幾天,英軍多次向被占領的地區發動反攻,都被“非洲軍團”擊潰。參加戰鬥的英軍大多數精神不佳,因為飲水量大大下降。

雙方進攻和反進攻的拉鋸戰殘酷地打了幾天,滾滾風沙使雙方指揮官對軍隊都失去了控製。在被占領的陣地,“非洲軍團”經常遭受英軍強大炮火的攻擊,由於地太硬,難以挖掘掩體,德意官兵隻好趴在地上,不敢站起來,滿天的蒼蠅飛來飛去。很多德意官兵都得了痢疾,病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