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得道》一名《大香山》,是說妙莊王有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愛修行學佛,慈悲愛物,舍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這本警世的小書,雖然與經文中的觀世音相去太遠,但這本書後來編成話劇、電影,被這感化的頑愚,其數之多,誰又能否認它益世的價值?
關於觀世音菩薩,在佛典裏不單是《法華經》中的《普門品》裏說到,在《般若經》、《真言儀軌》、《悲華經》、《觀音授記經》,還有淨土宗的經典,都共同的崇奉尊敬觀世音菩薩,但為什麼一般人都隻知道觀音菩薩的名字是叫妙善公主,而不知道觀音菩薩還有名字叫做“淨聖”、“大悲施無畏”、“正法明如來”、“金剛菩薩”呢?這就是說:《觀音得道》是大眾的讀物,佛經是學者們研究的古書,大眾的知識是從大眾的讀物裏而來。今日佛教的流傳弘揚,是多麼需要創作正知正見的大眾讀物啊!《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的發行問世,的確可以說是彌補了這個不足!
這一個時代,實在是混亂到極點,群魔亂舞,邪說風行,人心沒有皈依,精神沒有寄托,苦海茫茫,人生的歸宿在哪裏?天災人禍,如何才能解脫?這是蘊藏在每個人心頭的問題。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隻有一個,就是信仰觀世音菩薩!把自己的一切,皈投依靠給觀世音菩薩,明白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的示現,即使我們有什麼痛苦、災難、煩惱當前,隻要我們一心不二,虔誠地信仰、稱念、禮拜,我們若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勇猛,觀世音菩薩一定能解救我們。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個世情澆薄的社會,實在要觀世音菩薩的精神才能挽救。我們中國的社會,從古以來,除了在都市上有現在所謂維持治安的警察人員以外,其他村鎮,幾百裏內可能沒有一個警察官兵,社會的秩序和安寧,都是靠幾個寺院庵堂,幾尊佛菩薩的聖像,幾句善惡因果的佛理來維持,人與人之間,再有什麼不平,訴訟的事情發生,線香一把,佛菩薩像前一跪,也就可以化得煙消雲散了。這裏我的意思是說單靠政治、法律和軍警,是不夠維持社會倫理道德和安寧的,要使每個人都有宗教的信仰,都明白善惡因果報應,都把自己皈依佛和菩薩,這才是安定社會的最大要素。所以,在這些情形之下,每個人都有信仰觀世音菩薩的必要!
是的,我國人民多數是信仰觀世音菩薩的,我們從“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兩句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究竟懂得信仰觀世音菩薩意義和觀世音菩薩顯聖事跡的人並不多,讀了《普陀山傳奇異聞錄》,我想,我們會更進一步認識觀世音菩薩了。
這一本《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不單是介紹菩薩的威德靈感,而且更好像把我們帶去普陀山親自遊覽了一次。普陀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屬於浙江省定海縣,古稱南海,(因此,現在此書標名為《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在揚子江錢塘灣之外,大約經線東六度又二十七分,緯線北三十度又十分,距離舟山本島東六十裏,蜿蜒綿亙,縱十二裏,橫六裏半,周圍曲折,百裏有餘。東控日本,北接登來,南橫閩粵,西通吳會,是我國東南的屏障,海港的重地。我們何幸生為中國人,若不知道我國這樣大好的名山,也枉在人間走一遭了。現在讀了此書,去過的人,可以再增一點了解;沒有去過的人,更可以飽飽眼福了。
我受煮雲法師之托,上來囉囉嗦嗦了很多,實在糟蹋了不少篇幅,讀者們也許是厭煩了,因為大家目的是在看書,書中說的讓讀者們自己去領受比較好,我到此就收住吧!
一九五三年中秋節序在宜蘭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