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讀書,麵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言語乏味。”書中有聖賢道,可以為我們解惑,充實內涵;可以讓我們明理,少煩少惱,心開意解。一卷在握,三千大千世界盡在其中。不肯讀書,則無異放棄世界最珍貴的財富。
一兩年前,徒眾滿觀曾告訴我,打算寫類似“讀書筆記”的文章,當時我欣然同意。最近,香海文化送來她預計出版名叫《半中歲月》的文稿,原來,低調的她,已經為《人間福報》“以書會友”專欄,默默寫了好一陣子了。
滿觀是個愛書人,她讀書、編書、寫書、教書,一生和書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她讀了書,介紹書中內容,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想、生命體驗,讓讀者能先略窺每一本書的全貌、精華,更能從其文章裏的思考角度、觀點、情感,獲得一些省思。
另外,這本《半中歲月》裏,收錄十篇的讀經心得,也讓人耳目一新。
經典之所以稱為“寶藏”,在於它蘊含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於它是聖言量。除此,我想更在於經典的實用性、人間性。滿觀有著悲天憫人的溫厚心懷,他從經典裏明了佛法真義,也領會佛陀心係眾生的大悲大願,所以下筆時,能將佛法貼切巧妙呈現在人間,應用在生活。
我自己從書中獲得無窮妙用,所以,也一再鼓勵弟子們要多讀書。尤其讀了書,要能寫讀書報告、讀後感、作眉批,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牛吃了草要反芻,才能消化一般,藉由讀書筆記,可以分析、融通內容,和歸納重點。更重要的要會思考,和作者的經驗、智慧相遇之後,須能擦撞出自己的生命華光,才是真正會讀書、讀活書。
古雲:“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無如書。”從滿觀的新書《半中歲月》得見,他從書中獲益,更將這份智慧華光布施給讀者;此即是人間菩薩的行誼。因此,我樂之為序。
二○○七年三月佛光山開山寮
(《半中歲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