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本人在中國傳媒大學授課的部分教案以及參加各類電視新聞評獎的經驗集合而成。書中所涉及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體量大,要點比較寬泛,該如何結構與組織全書內容呢?如果過於寬泛,難免流於膚淺與縹緲。因此,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一切從電視媒介的特點及技術發展的趨向來結構全書內容,除了必須交代的新聞基本原理以外,盡量避免一般新聞的概述,這就使本書縮小到相對具體與凝練的範圍。同時,在寫作過程中,盡量從問題出發,從提供解決辦法的思路出發,避免一般性的介紹特點、性質等方式,從而能夠給讀者一個切之可行的學習、思考、操作的路徑。
本書是我和我的“七仙女”——何辰、康耀芳、海丹丹、王鑫、何莉、薛倩芳、王若菁等兩屆研究生合作著述完成。全書寫作曆時兩年,中間寫寫停停,2011年夏天,在書稿收尾的時候,我突發帶狀皰疹,疼痛難忍,這大概是書稿“分娩”前的陣痛吧,現在這本書稿終於與讀者見麵了,我心釋然。感謝我的這些研究生認真的研究態度和細膩的筆觸,她們為本書增色不少。現在,她們已經帶著所學知識進入工作崗位,衷心地祝福她們,當理論觸碰現實的時候,能有更深的體會,更大的進步。
本書在構思的過程中,從中觀層麵對電視新聞的理論與實務操作方麵做了詳盡的闡釋與梳理。在具體寫作的過程中,參考了大量中外電視新聞節目的最新案例,尤其是有意識地選取了中國新聞獎及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的獲獎作品,並特別關注美國三大電視網及有線電視網的最新發展和作品,盡量做到中西結合、經典與創新結合,這就使本書在理論梳理與總結的基礎上,能夠結合中外豐富的案例分析,形成較有操作性與指導性的知識傳達。
在這裏,我要感謝我的老師胡智鋒教授、我的碩士導師葉鳳英教授,我的博士生導師喻國明教授,他們對新聞以及中國傳媒獨有的創見深深影響了我。感謝中央電視台呂牧先生,感謝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平凡先生,感謝中央電視台紀錄片編導李俠先生,他們為本書提供了電視新聞報道一線的工作照片及欄目照片資料。特別感謝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錢江都市頻道“範大姐”的幫忙,她為本書提供了欄目的工作照片,感謝本書責任編輯劉大年先生,感謝中國傳媒大學2009級編輯出版學研究生韓建鳳同學,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促成了這本著作的高質量出版。
本書同時得到了中國傳媒大學211質量工程教材建設項目的部分資助。
有人說:西方媒體把宣傳做成新聞、中國媒體把新聞做成宣傳。這話是對長期以來中國媒體新聞操作的詬病,它的確應該引起我們媒體人尤其是電視媒體人的深思。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成熟期以後,如何增強軟實力,如何與國際媒體對話,如何在世界舞台發出中國的聲音,這無疑是我們中國媒體人在全球化背景下麵臨的新課題。如果仍然沿用過去的報道思維和理念,顯然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從這一點來說,中國電視新聞不能妄自菲薄、任意照搬,也不能自高自大,而理應有自覺與警醒。如何把公正、理性等新聞理念滲透進新聞作品中,如何提高新聞作品的生動性與貼近性,如何用平實而又生動的方式報道新聞、傳播中國思想、體現中國視角、中國文化價值觀,這些都是中國電視媒體人麵臨的挑戰。
三流國家輸出產品、二流國家輸出標準、一流國家輸出文化價值觀,在中國開始邁入經濟強國的同時,文化價值影響力便成為國家實力與形象提升的關鍵,中國電視新聞理應有這樣一份擔當與期許,立足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
曾祥敏
2012年6月於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