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電視藝術已成為一門真正的“學問”。
1999年,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計劃招收電視藝術美學的博士生。為此,我又著手進行了電視藝術美學的研究,將電視藝術進一步提高到學理的層麵,努力往形而上攀,進一步探討廣播電視藝術的美學規律和審美特征,先後出版了兩本電視藝術美學的理論著作:
《電視藝術美學》(主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
《電視藝術美學》(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3月版。
至此,一個較為完整的電視藝術美學體係初步地創建起來。
後來,我覺得有關電視藝術的理論仍有向上提升的空間,就開始認真研究形而上的哲學理論,也就是要攀登電視藝術哲學的高度,力爭抵形而上端,揭示並認知電視藝術的本原和本體。2008年4月,我終於完成一篇哲學論文《多元與重構——電視藝術哲學思考》,刊載於《現代傳播》2008年第2期,並以此篇哲學論文為基礎,多次在博士生的講壇上講授,課後學生反映良好。所以我在進一步修訂、補充之後,特意將其收入了此書。
至此,相伴而生一種方法論:電視藝術學——從形而下始,寫給大學本科生;電視藝術美學——往形而上攀,寫給碩士研究生;電視藝術哲學——抵形而上端,寫給博士研究生。從而也建立起了一個完整、有序的電視藝術理論的“學階”。
由此可以看出,我對電視藝術理論係統的建設,本不自覺,而是在教學中、在研究中,逐步清醒、逐步認識、逐步提升、逐步升華的。它大體耗去了我後半生的全部寶貴年華。
我對電視藝術理論,完全是由無知到有知、從空白到深入地步入研究領域的:
40歲以後——研究電視。
50歲以後——研究電視藝術。
60歲以後——研究電視藝術美學。
70歲以後——研究電視藝術哲學。
記得我在《電視藝術美學·後記》中說過:“在此書付梓之時,我已是個66歲的老人了,而且三根動脈血管已經堵塞了兩根半,經過‘介入’治療之後,幸好還沒有瞑目。感謝上蒼,終於讓我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畢生的夙願。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欣慰、更令人幸福的呢?”
現在我已年逾七旬,步入了古稀之年,但我還想最後完成一本書,那就是《電視藝術哲學》,到那時,我將在“後記”中重複以上的話:“感謝上蒼,終於讓我在我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畢業的夙願。”
感謝我的讀者以及我的學生們。
2012年6月1日
依歌山穀 綠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