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冠心病 現代入健康的殺手(1 / 2)

1.冠心病——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

人們對冠心病並不陌生,因為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那麼,什麼是冠心病呢?這裏,我們首先應認識一下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為心髒提供血液供應,它由左、右冠狀動脈組成,形似“王冠”,故而得名。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近年來發現,有一些出現心絞痛症狀的病人,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並未發生冠狀動脈硬化、管腔阻塞。因此確切地說,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痙攣統稱為冠狀動脈性心髒病,簡稱為冠心病。

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較多。

在歐美國家本病極為常見,美國每年約50萬人死於冠心病。占人口總死亡人數的1/3~2/3,占心髒病死亡人數的50%~75%。在我國本病不如歐美多見,冠心病死亡人數占心髒病死亡人數的10%~20%,但是近年在住院病人中有增多趨勢。這主要是由於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所患疾病的疾病譜也不斷變化。在50年代,肺結核、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到了90年代末,傳染病得到了滿意的控製,人均壽命延長,而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在這些置人於死地的心腦血管疾病中,又以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為最常見。這一類疾病的特點是雖然被稱為慢性病,卻隨時有急性發作的可能,並且,在急性發作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死亡。因此,把冠心病稱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一點也不過分。

那麼,麵對冠心病,我們是不是就無能為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現在治療冠心病的方法很多,既可以進行內科保守治療,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藥物治療,改善心肌供血狀況,使病情穩定,也可以進行介入治療。介入治療的方法也很多,如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是將一根特製的、帶球囊的冠狀動脈導管,經股動脈插人,順著腹主動脈逆血流而行到達左心室及左、右冠狀動脈,通過注入造影劑,在X線下找到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後,向氣囊中注入一定量的氣體使球囊擴張,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撕裂、破碎,從而使狹窄的管腔擴大,恢複心肌的供血。

此外,介入治療的方法還有經皮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旋切術、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斑塊旋磨術、經皮冠狀動脈激光成形術、冠狀動脈內支架安置術等方法。近年來冠心病介入治療在我國不少醫院已先後開展,特別是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和冠狀動脈支架安置術在臨床應用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除介入治療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也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這種手術難度高而且要求有相應的設備,到目前為止,國內隻有部分有條件的醫院開展。

當然,動脈粥樣硬化畢竟是全身性的慢性病變,其造成的病理變化也不僅僅局限在其一根血管上,如果病因不除,動脈粥樣硬化還是可以繼續發展的。因此,無論實行哪種治療方法,作為患者及家屬,都應該了解冠心病的一些基本知識,消除自身存在的誘發或加重因素,采取各種康複措施,控製冠心病的發展,減少急性發作,降低死亡率。

2.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的罪魁禍首

現在我們知道了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那麼什麼叫動脈粥樣硬化呢?要想知道動脈粥樣硬化的來龍去脈,首先應該了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和發生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人的動脈血管壁有3層,分別叫做內膜、中膜和外膜。

(1)內膜

內膜位於血管壁的最裏層,也最薄,由內皮和結締駔織構成,其內麵(也稱遊離麵)十分光滑,能夠減少血液流動的阻力。

(2)中膜

中膜最厚,由平滑肌和彈性纖維構成。大動脈的中膜以彈性纖維為主,所以,它的管壁具有較大的彈性,當心髒收縮、心室射血時,大動脈擴張;射血結束時,大動脈借彈性回縮,推動血管內的血液繼續流動。中、小動脈的中膜平滑肌呈環形排列。小動脈平滑肌的舒張和收縮,不僅能夠改變血管的口徑,影響所灌流器官的血液供應,而且也能改變血流的外周阻力、影響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