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男性的心理(1 / 3)

1擺脫青春期的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心理矛盾激烈衝突,心理狀態嚴重失衡,也可指精神麵臨崩潰或精神失常等。它是由急性心理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受應激事件、對該事件的認知和應付方式、人格特點等因素的影響。

青少年期是個體身心全麵發展的時期,就像心理學家霍爾所說:“此時的男孩和女孩們處於一個騷動的年齡,一個與情緒衝動、精神混亂有著必然聯係的發展階段。”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生理發展不平衡,由於心理還未成熟,往往會造成身心發展的種種特殊矛盾,出現一係列的心理危機。

引起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原因

某市高一學生李某,今年16歲。他在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但升入重點高中後,因班上“高手”如雲,競爭激烈,他的心理壓力很大,總是處於極度緊張之中。隨後便出現了頭痛、失眠、焦慮、煩躁等不良反應,平時還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回到家裏也經常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對父母的態度很凶,揚言再也不讀書了,要去出家當和尚。一向溫順聽話的孩子為何突然就變成這個樣子?在父母的陪同下一家人來到醫院谘詢,父親怒氣衝衝,母親淚流滿麵,他自己也站在一旁垂頭喪氣。了解情況後,醫生先和他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然後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引導他如何正確對待現實問題和擺脫心理困境,並且向其父母介紹了有關的心理衛生知識和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危機期。第一次谘詢後,他自己及其父母的心情如獲重釋,第二次谘詢時,情況明顯好轉,他已經能與父母、同學和睦相處了,第三次谘詢時他高興地說自己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了。

其實生活中像李某這樣出現心理危機的人有很多,隻是他們當事人對此並不知情,往往等到事情嚴重時才意識到。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引起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原因有哪些吧:

(1)學習方麵的煩惱:青春期在學習方麵容易出現的煩惱是個體無法進行學習或學習非常困難。如:初三畢業班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中,排名前五位的全部屬於學習方麵,這主要包括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低、學習習慣不良、學習焦慮等。

(2)人格上的煩惱:在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飛速發展,總試圖與他人做比較,因而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短處,如社會意識低、意誌薄弱、缺乏魅力等。

(3)性心理障礙:由於生理方麵的快速和明顯的變化——身高、體重迅速增長,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性器官的成熟——醜小鴨開始向白天鵝過渡。青少年開始注意到異性,容易產生和異性在一起的欲望,或表現出對異性的故意疏遠和排斥,或迅速爆發“狂熱戀情”,並認為自己對愛情是認真的嚴肅的,不是鬧著玩的,但是實際上自身對什麼叫愛情以及愛情所包含的社會責任、義務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對異性帶有很大的好奇和模仿成分,這恰恰是心理發展不成熟的反映。隨著社會的發展,營養攝入的增加,以及大眾傳媒的影響等因素,個體的性成熟時間大大提前,而心理成熟則相對滯後,加上來自社會的束縛和影響,容易導致個體產生性心理方麵的障礙。因為青春期性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易導致很多煩惱。另外,與父母、老師等長輩的交往,也會出現很明顯的隔閡。

(4)自我意識的迅猛增長與社會成熟相對遲緩的矛盾:由於心理的迅速發展——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以及自我意識的迅猛增長,青少年們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希望別人不再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孩子,他們渴望自立,獨立決定自己的問題,希望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能得到承認和尊重,試圖在平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與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關係。在他們的心目中,友愛、平等、自由和正義才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理想,是值得誓死捍衛的,單以這樣的最高理想來衡量現實社會,結果往往會發現大量不可忍受的社會“黑暗麵”。於是,開始故意和老師、家長對著幹,在行動中表現出衝動、偏激、搖擺、脆弱的一麵,表現為逆反、憤世嫉俗或逃避現實、離家出走等等。

(5)情感動蕩與外部表露的矛盾:生理上的巨變,學校、家庭以及社交方麵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動蕩,而情感的動蕩又需要得到適當的釋放才能獲得平衡,這本身是身心調節的正常規律。但是由於青少年認識能力的發展和自控能力的增強,內心的情感反被壓抑了下來,得不到釋放,他們內心激動、高興或苦惱,表麵上卻看起來十分平靜,沒有什麼異常反應。心理有話很想找人傾吐、述說,可是碰到有些長輩、老師又遲遲不肯開口,久而久之就變得焦慮、閉鎖、悶悶不樂,或“在沉默中爆發”!

從整體上來講,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大體可分為生理因素與社會因素兩類。生理因素導致的危機指的是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危機,具體表現如青春期發育的生長危機、身患疾病、妊娠、分娩期造成的生理功能的紊亂等。社會因素引起的危機是指人在社會關係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危機,包括親友突然死亡、戀愛關係的突然破裂、失去愛物而產生的情感危機;重要考試失敗、失學、失業、晉升失敗而產生的事業危機;遭遇災禍如急性殘廢或急性嚴重疾病、破產或重大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海難沉船、飛機失事、受傷、被奸汙及其他意外事故等而產生的心理危機。

如何應對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生活中由心理危機而引發的自殺、殺人、投毒、放火等青少年犯罪案例屢見不鮮。因此青少年應該懂得進行自我調適,可防患於未然,保持身心健康。那麼,該怎樣才能應對這種心理危機的出現呢?

(1)調節情緒。情緒,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愈演愈烈,不加節製,就會導致心理失衡,損害健康。情緒是個體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情緒的好壞在於你怎樣認識事物。可見,一個人的心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通過對某種價值觀念或認識的修正,來達到情緒上的重新調整。如果從某個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產生心理壓力,繼而出現心理危機。這時隻要轉換一個視角,常會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壓力也會迎刃而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吃虧是福”等都是屬於通過修正觀念來重新調節情緒的至理名言。

(2)善於宜泄內心感情。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傾吐心中苦衷,謀求友人或心理醫生的疏導和勸解。也可通過日記將自己的苦惱溢於字裏行間,抒發,排解內心的不快,以此得到自我寬慰。

(3)善於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走出鬱悶的樓房,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壯麗的山川、幽靜的名勝古跡是陶冶人的情操、調整情緒、恢複心理平衡的好去處。

青少年期的身心巨變及可能會是一種危機,但也可能會是一種轉機,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曆這樣一個動蕩的階段而走向成熟。

2情緒化是青少年專利嗎

你是否經常這樣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是進了初中以後,一點小小的成功都會讓你覺得自己前途無量,心情會特別激動,甚至沾沾自喜;或又會為一點小小的失敗就心灰意冷、灰心喪氣。剛才還是晴空萬裏,一會就成了烏雲密布,悶悶不樂。其實,這是青少年典型的情緒化現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俗話說:少年的心猶如秋天的雲,變化無常,讓人捉摸不定。處在青春期的少年情緒不穩定是很正常的,隻不過有些人能夠駕馭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而有的人則做了情緒的奴隸,事事都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如思維紊亂、說話不連貫,情緒波動極大,變化無常;時而大哭大鬧,時而突然止哭大笑,行為常常幼稚愚蠢,動作無意義;處事好思慮、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多疑、膽小、主動性不足、不敢拋頭露麵、說話少、生活習慣死板、被動性反應強。這些都屬於情緒不穩定的現象。

引起情緒化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時期,也是心理發展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青春期的少年情緒起伏大、變化多是普遍現象,多表現為:精力充沛,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積極進取,在心理上呈現出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勇於開拓,富於理想,憧憬未來,渴望獨立,要求自主等鮮明的特點。

(1)青春期躁動。身體的急劇發育,使體內內分泌腺分泌旺盛,特別是性方麵的發育和成熟,由於對性知識的缺乏,出現性好奇和接近異性的欲望,但又因為環境和輿論的限製,這種朦朧的好奇心和欲望不得不被壓抑,使他們往往處於莫名其妙的煩躁和不安之中。他們很容易對性產生神秘感、好奇感、害羞感、不安感,對異性既向往、愛慕又緊張、羞怯的矛盾心理。如果在與異性的關係中受到指責和非議,多會煩躁不安並和大人產生矛盾,乃至引發離家出走或更嚴重的後果。

(2)與人交往。人到了青春期,開始逐漸擺脫家庭,獨立與社會交往。從家庭、學校走向社會,其人際交往就會逐漸增多,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複雜,大大小小的問題也會增多。進入青春期以後,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隨著性意識的覺醒,他們對於異性的興趣多是以一種相反的方式來表達,表示出漠不關心,輕視對方甚至以一種不友好的方式攻擊對方。女生比男性更富有幻想,常在幻想中得到滿足。

(3)情感活動日益豐富。由於生活空間的擴大,實踐活動的不斷增多,使其思想豐富,再加上旺盛的精力,容易遇事激發出很高的熱情,易激動、興奮,也易消沉、憤怒。

(4)心理壓力大。隨著年齡學習上的任務也會加重,麵對父母老師的期望和同學間激烈的競爭,心理壓力就會很大;但由於大腦的神經機製並沒有發育健全,調節能力還比較差,麵對各種壓力和刺激,容易煩躁不安。

(5)對他人的認識。在青少年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就是權威的代表,可到青春期,他們便到了一個反抗期,生活渴望走向自主自立。此時的他們更容易看到父母身上的很多缺點,不再把父母師長當做學習的榜樣,對父母的依賴減少而反抗性情緒卻增加,容易和長輩產生矛盾。

總之,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時期,其生理、環境、社會因素與個人願望、生活經驗、自我水平的發揮等都會引起情緒的變化。

如何駕馭情緒化的心理

青春期是少年長大成人的開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這一階段使他們既不是大人,也不再是孩子,他們心中的無人能解的矛盾和衝突,讓他們徘徊在理想與現實、愛好與學業、感情與理智、自尊和自卑的衝突與矛盾中。雖說情緒不穩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但長期的不穩定就是給如花一般的孩子帶來一定不良影響,因此,青少年本身一定要具有對情緒控製的能力。

(1)要利用學習這一有效途徑。要達到這種狀態,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來讓自己變成一個高尚的人。知識能讓一個人心胸開闊,知足常樂,不患得患失,不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