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35歲的男子,過生日時頗為憂傷地對友人訴說:“我一直希望當醫師,可是,現在年紀已大了,再過5年,就到不惑之年,唉,這輩子算完了!”那友人聽罷卻說道:“即使你不去讀醫科學校,5年後的你同樣是40歲,難道不是如此嗎?”這樣的安慰,十分冷靜地道出了一個道理,竟讓對方一愣一驚,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幡然醒悟了。由此可見,對不必要的感傷者,與其用和風細雨的溫吞水去安慰,莫如以急風暴雨式的猛擊一掌之法去刺激,後者更能收到妙用。當然,這類仿佛不近人情的安慰,一般隻在相知者或親密者之間進行,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5. 一笑了之式的戲慰之言
如果以為安慰是一本正經地表達某種同情的話,那就片麵了。事實上,有時候安慰也可能是一種一笑置之式的詼諧之語,戲謔之言。正如人們所知,幽默是一劑良藥,它能夠像春風化雨似的化解對方心靈上的創傷。據說某著名導演遭遇婚變、情緒不振時,一友人去拜訪他,但見等著成為他的新片女主角的佳麗絡繹不絕,他不由輕鬆地笑道:“你是失去一棵大樹,換來一片森林呀!”此言近乎調侃,卻暗含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味,讓聽者不覺寬慰一笑。這種插科打諢式的安慰動人處在於:在那貌似無關痛癢的謔語之中,暗含了化解人們困頓的機趣。
某知名女士舉行家宴,招待一批慈善捐贈人士。女主人讓自己兒子端菜,孩子模仿著雜耍藝人動作,托出一隻大火雞。他正用胳膊肘去頂開房門時,不小心火雞被撞到了地上,引得客人麵麵相覷,孩子自己也難過得幾乎哭出聲來。這時女主人卻巧妙地安慰孩子道:“好孩子,別害怕呀。你把那家夥抓起來,放到廚房裏去,換一隻乖一點兒的端來不就得了。”女主人毫無責怪的話,不僅使孩子一下放鬆了心情。一句戲言一個暗示,驀然間便讓安慰變得可親可愛了,且起到娛人悅己的作用,何其巧妙!
還有一個姑娘,天天向郵遞員打聽情人的來信,連續幾次後,那一次她再度失望了。郵遞員望著她一臉的沮喪,忍不住安慰道:“你的信沒來,我想,這會兒它正在路上睡覺呢!”雖是玩笑話,卻是一個漂亮的借口,對姑娘起到了解煩化悶的作用。一笑了之的慰藉,就這樣在輕鬆、活潑與幽默中,在讓人會心的笑容中,給了對方心靈的極大慰藉,讓人為之忍俊不禁。
6. 理智激勵式的勉慰之言
如果在安慰別人時,既能使對方平靜下來,又能使之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產生希望,那便達到安慰的最佳境界了。
有一個潦倒的文人,朋友去看望他時,他一臉愁容,訴苦說他至今還沒有一張寬大的書桌,以便能夠舒適地工作。友人聽罷,平靜地安慰說:“其實,環境太安逸了,往往寫不出好東西來。你知道嗎,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往往都是在小小書桌上誕生,進而走向世界的!”
友人的話,在不傷害對方自尊心的前提下,給人以希望和激勵,可謂理智、冷靜的安慰之最佳表現了。
著名詩人泰戈爾,在去英國深造之前,曾到孟買一個醫師家裏學習英文。一次,撫養他成人的大姐病重,泰戈爾聞訊後十分難過,再也打不起精神來學習了。醫師的女兒安娜得知詩人之姐對他的深情及寄寓的厚望之後,不禁看在眼裏急在心頭。於是她動情地去安慰泰戈爾說:“你要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就應當到外邊見世麵去,這樣才會對你的詩歌有幫助。無論如何,你應當努力實現大姐對你的厚望嗬!”一番話,打動了泰戈爾,從此他安下心來,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
可見,理智的激勵糅進人類的珍貴情感,便會如同燧石一般敲擊出心智的火花來,它勝過幾多憐惜同情之語!
安慰的原則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常用的安慰方法外,我們在運用安慰語言時還應注意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1. 要同情,不要憐憫
一個人遭到挫折和不幸的時候十分需要人們的同情。同情是人世間十分寶貴的感情。真誠的同情不僅能使不幸者痛苦、懊喪的消極情緒得以宣泄,而且有助於消除心理上的孤獨感,使他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比如孩子高考失利了,家長是怎樣的態度呢?有的是一味責怪:“真是黃魚腦袋,沒出息!好了,現在連大學的門都摸不到。我看你不是讀書的料,還是去掃垃圾算了。”也有的是同情安慰,積極開導:“這次是題目不對路吧?沒關係的,爸爸年輕時考試也有過失利。生活道路不可能永遠是平坦的,有些曲折才鍛煉人。好好總結經驗教訓,明年再考,或者邊工作邊學習吧。自學也能成才嘛。”顯然前者的態度隻能使孩子倍增痛苦,後者的態度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