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和同事交往的藝術(2)(1 / 3)

當然要答應,否則就是不賞臉,不接受人家的好意。不過,答應之餘,請考慮:對方是否一向與你投機得很,純是出於一片真心;還是彼此隻屬泛泛之交,此舉隻是“拍馬屁”?前者你自然可以開懷大嚼,後者嘛,吃完之後最好反過來做東,這樣既沒接受他的殷勤,又沒有開罪對方。

許多公司有歡迎新同事和歡送舊同事的習慣,身在其間的你,應否熱烈支持這些行動?

歡迎會的目的是聯絡感情,歡送會則表示合作愉快或感謝過去的幫忙。所以前者你不必一定出席,除非你的工作崗位是公關或人事部。至於後者,就比較複雜,你應該小心衡量一下。

這位同事與你有沒有關係?如果是毫無交情的,可以不必參加聚會,但送一張慰問卡是必要的,那是禮貌,也表示你的關心,何況他日你們或許還有機會共事。

要是常常接觸的,但交情普通,則在公在私也該出席聚會,顯示你確實欣賞和不舍得對方,分手時,最好表示你的祝福。

若對方是你的助手或更親密的搭檔,最理想的是既參加大夥兒的聚會,又私下請對方吃一頓午飯,或是送一點紀念品,以表示你的感謝。

隻有和同事們保持合適距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受歡迎的人。你應當學會體諒別人。

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範圍和責任,所以在權力上,切莫喧賓奪主。不過記著永不說“這不是我分內事”之類的話,過於涇渭分明,隻會搞壞同事間的關係。在籌備一個任務前,謙虛地問上司:“我們希望得到些什麼?要任務順利完成,我們應該在固有條件下做些什麼?”

永遠不要在背後說人長短。比較小氣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難免說東家長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們一夥,偶爾批評或調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如藝人等),倒是無傷大雅,但對同事的弱點或私事,保持緘默才是聰明的做法。

搞小圈子,有害無益。公私分明亦是重要的一點。同事眾多,總有一兩個跟你特別投緣,私底下成了好朋友也說不定。但無論你職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為要好這個原因而偏袒或恃勢。

一個公私不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何況,老板們對這類人最討厭,認為不能信賴。

同事之間交淺言深最易禍從口出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忌交淺言深,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辦公室,它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不能忽略。

你剛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同事對你表示友善而歡迎的態度,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說有笑,無所不談。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談得來,樂意把公司的種種問題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盡訴於你。

你本來對公司的人事一無所知,自然也很珍惜這樣一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同事,彼此談得相當投機。你開始降低自己的防衛,看到什麼不順眼、不服氣的事情,都與這位同事傾吐,甚至還向他批評其他同事不是之處,借以發泄心中的悶氣。

如果對方永遠是你的忠心支持者,問題自然不大。但你了解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麼知道你與對方不過數月的交情,比他與其他同事的感情來得深厚?為這一時之快,你把不該說的說出來,對方手上便有了一張王牌,隨時隨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評過其他同事的話公之於眾,那時你在公司還有立足之地嗎?

同級的行政人員,常會聚在一起談論公事。當某主管欲提升下屬,向你征詢意見時,請三思而後言,因為你的表現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說服一些固執的顧客去嚐試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如果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麼你的聲譽同樣會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能妄斷呀!”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若你對此人根本沒有好感,索性說:“我不會推薦他!”但不必詳加解釋。總之,無論是你體驗過的,或道聽途說的,都不必再提。重點隻是,你相信他不能勝任新職,所以不便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