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學會從得到中失去(1 / 1)

就能從失去中獲得

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得到了不必得意忘形,失去了也不必念念不忘,難以釋懷,成為憂鬱和痛苦的傀儡。敞開心裏的門,打開心裏的窗,解開心頭的結,這樣才能過一回輕鬆自如的生活,才能有機會體味幸福。

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寺旁的庭院裏栽培數百盆各色品種的蘭花,講經說法之餘,總是全心地照料,大家都說,蘭花好像是金代禪師的生命。

一天,金代禪師因事外出。有一個弟子接受師傅的指示,為蘭花澆水,但不小心,將蘭架絆倒,整架的盤蘭都給打翻了。

弟子心想:師傅回來,看到心愛的盤蘭這番景象,不知要憤怒到什麼程度?於是就和其他的師兄弟商量,等禪師回來後,勇於認錯,且甘願接受任何處罰。

金代禪師回來後,看到這件事,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的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愛蘭花,為的是要用香花供佛,並且也為了美化禪院環境,並不是想生氣才種的啊!凡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著於心愛的事物而難割舍,因為那不是禪者的行徑!”

金代禪師的“不是為了生氣而才種花”禪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弟子放下了一顆忐忑的心,更精進於修持。

世間的事物變化無常,我們不必執著與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畢竟,我們喜愛一種事物的初衷,並不是因為失去它時要傷心。人生中的很多東西既然已失去,不妨就讓它失去吧。

法國的軍隊從莫斯科撤走後,一個農夫和一個商人在街上尋找財物,他們發現了一大堆未被燒焦的羊毛,兩個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歸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布匹,農夫將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選些自己扛得動的較好的布匹,而貪婪的商人卻將農夫所丟下的羊毛和剩餘的布匹統統撿起來。重負讓他氣喘籲籲,緩慢前行。

走了不遠,他們又發現了一些銀器,農夫將布匹扔掉,撿了些較好的銀器背上,商人卻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壓得他無法彎腰而作罷。

突降大雨,饑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濕了,他踉蹌著摔倒在泥濘當中,而農夫卻一身輕鬆地回家了,變賣了銀器,過起了富足的生活。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虧。有人說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聲譽或高貴的權力,同時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額財產,同時就失去了淡泊清貧的歡愉;你得到了事業成功的滿足,同時就失去了跟前奮鬥的目標。我們每個人如果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與失,就會發現,在得到的過程中也確實不同程度地經曆了失去。整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得而複失的過程。

一個不懂得什麼時候該失去什麼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誰違背這個過程,誰也會像貪婪的商人,累倒在地,爬不起來。誰能坦然地麵對失去,誰就有可能換來幸福、美滿的人生。居裏夫人的一次“幸運失去”就是最好的說明。

1883年,天真爛漫的瑪麗亞(居裏夫人)中學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錢去巴黎上大學,隻好到一個鄉紳家裏去當家庭教師。她與鄉紳的大兒子卡西密爾相愛,在他倆計劃結婚時,卻遭到卡西密爾父母的反對。這兩位老人深知瑪麗亞生性聰明,品德端正。但是,貧窮的女教師怎麼能與自己家庭的錢財和身份相配稱?父親大發雷霆,母親幾乎暈了過去,卡西密爾屈從了父母的意誌。

失戀的痛苦折磨著瑪麗亞,她曾有過“向塵世告別”的念頭。瑪麗亞畢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個人的愛戀,還愛科學和自己的親人。於是,她放下情緣,刻苦自學,並幫助當地貧苦農民的孩子學習。幾年後,她又與卡西密爾進行了最後一次談話,卡西密爾還是那樣優柔寡斷,她終於砍斷了這根愛戀的繩索,去巴黎求學。這一次“幸運的失戀”,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沒有這次失去,她的曆史將會是另一種寫法,世界上就會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學會習慣於失去,往往能從失去中獲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則少有挫折,多有收獲。人會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貪婪走向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