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
Real joy comes from within。真正的喜樂來自內心。
有編輯約了我一個命題作文,是一個老掉了牙的題目——《我的理想》。
小時候寫過無數次,我的理想也變過無數次,最早是當科學家。緣於書本上那個代表“科學”的令我未見過世麵的小孩子無限神往的圖。後來是當老師,因為特別喜歡初中時候的英語老師,再後來是想當一名編輯。從來沒有過什麼宏偉的誌向,純粹屬於小女人的心思而已。可是現在讓我再寫我的理想,我再不能是想當什麼了。我已經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那時候想當老師就當了老師,想當編輯也當了編輯。現在我想當全職太太抑或是養尊處優的官太太呢,可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呀?我想自己當一個大領導,不貪不汙,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想法,讓它們一個一個實現,可是實在是沒有了任何渠道和跡象我能走到這條路上去。死了這條心思吧,來點心靈上的雖虛但真實的理想吧。
我渴望以美的思想和可人的人品和氣質取悅於人,因為我沒有美的容顏。我不知道我應該怎樣去人工製作這些難得的“佳釀”。
可是我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努力著。我渴望有人指引,於是我去找尋各種各樣好女人的故事,她們的詩、她們的書、她們的生活。我想從她們那裏汲取營養,事實上,我可能真是受了感染,在閱讀她們的文字的時候,我已經潛移默化一些她們的品質了。我覺得很沉靜。也很欣慰,在不上班的一整個下午,我就這樣沉浸在她們的思想裏,構思著自己的未來,我想開一家小書店,整日與文字為伴。也能為策劃編寫好書收集一手的素材。我始終相信文字是能滋潤我的生命的。從認識它起,我每天都沒離開過它。
“因為寫作,我們總在感念著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論是愛與恨、希望與失望、困境與掙脫、友誼與背叛,抑或是溫暖與痛楚都讓我沉浸,讓我流淚。在這無數遙遠而貼近的感念與沉浸中,一顆原本麻木的心變得多感,一雙原本愚鈍的目光變得深情。這個時候。我還是過去的我嗎?當貧乏變得豐滿,當淺薄變得莊嚴。當浮躁變為寧靜,當呆板變為浪漫,我看世界、看街景、看人的目光、眼神和態度還會和過去一樣嗎?寫作成就我們的品格也成就我們的人生!”
著名作家梅潔說過的這一段話,讓我想在文字世界裏遨遊的理想頓時飛了起來。
我想有文字陪伴我的日子、陪伴我的思考,我從此不會再生無聊與困惑,不會再生懈怠!我想我會一如既往,從容自信,我行我素地走下去。
我要將心靜下來,濾去俗世浮躁。因為我清楚生活和心靈是想通的。“有一個美好的沉思的心靈”,才有可能寫出美好的詩句。
名家思語:“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我不願意我的一生就這麼平庸地、毫無意義地白白過去。(楊沫《青春之歌》)
旅遊+神遊
If you don’t learn to think when you are wrong,you may neverlearn。(Edison)如果你年輕時不學會思考,那就永遠不會。(愛迪生)
一直以來很渴望背包族的生活——浪漫瀟灑。我的眼神想穿透她們,我想了解她們的生活,我想像她們那樣生活。
三毛說她遊曆過59個國家。一個女孩,到處遊曆體驗生活寫出那麼多美麗的文字,讀著它們,我的魂兒都好像要跟著掉了進去。她的一生真是沒有白過,有瀟灑自在、有幸福快樂、有驚心動魄、有本真的釋放。讀她的文字,在夢中跟著她一起流浪天涯。
還有像《走出非洲》的作者——丹麥女作家堅強勇敢獨立的艾薩克·丹森那樣,甚至能停留在美麗的非洲世界裏,浪漫而富有傳奇色彩。看她的小說《走出非洲》,再看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不由得不受感染。成排的咖啡樹旁勞作的土著人,廣袤的大草原上野牛在奔騰、落日下的孤樹散發出輝煌的色彩、藍色浩淼的湖麵上大片白色候鳥隨飛機翱翔、在Denise墳前悠閑著的兩頭獅子……真是美不勝收,有時如氣勢恢弘的交響樂、有時又像一首清新的田園小詩。
兩個神奇的讓我仰慕的女子!
天下的美景,不能都萃在一個地方。修養的資源也不能都取用於一個地方。因此應該多去旅行了。看遍天下的美景,觀察遍天下的民情風俗;她的信息她的資源,便日新月異,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而且於她的思想、學問、經驗也是有極大的益處的。
可是時間、金錢一直製約著我的行動。穩定的工作,不算出色的業績,和不年輕的年齡,一直是懷揣著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心情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好像是不屑看周圍的風景。其實,時間和每月固定的永遠覺得不夠內心標準的薪水才是最讓人心疼所在。
現在大部分時間不坐班,算是有足夠的時間了,也可以帶上少量的足夠花的錢,住在能住的地方,看到喜歡的東西可以買一些,嗅到好吃的東西可以大快朵頤一番。
但我不喜歡走馬觀花那種。我喜歡真正能放鬆心情,跟著他帶著孩子真正能走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