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我向往當教師,也做了八年的教師。向往從老家走出來,到城市生活,也實現了……我堅信,有向往,就能實現,在向往的過程中快樂,在實現向往的過程中更快樂,實現了向往更更快樂。
現在,在博大的圖書世界裏,讓我又有了新的向往、新的快樂,我向往著我是一個完美的“神遊者”“策劃者”,一邊自由自在地在自己喜愛的天地裏神遊,懷著感恩而又正直善良的心去感悟世界,、采擷一切善良和美好的事物。一邊揮灑著一支快樂的創造的魔棒,用創意的快樂給自己帶來財富,沒有比用一種愉快的方式賺錢更愉快的事了。同時也讓自己生活在活力四射的氛圍裏,讓自己的智慧不至於僵化。也為需要的人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糧。讓所有的人。都感到人心很近,天涯不遠,感到關懷時時都在身旁,想要看什麼書就能有什麼書擺在自己的手中。
這幾天瘋狂擠時間看完《富蘭克林自傳》,才發覺還有如此豐富充實的人生。什麼小資情調、小女人心思、煩惱都見鬼去吧。
我有向往所以我快樂!
名家思語:我們要一個形象來把我們自己畫給自己看,我們需要一則神話來把我們自己說給自己聽:千年不移的真摯深情。閱盡風霜的泰然莊矜……(張曉風《常常,想起那座山》)
想找一個人說說話
Everybody wanted tosee new growth and Vitality but at the sametime wanted familiarity,security and stability。(Laurzen Maseitelli)
人人都渴望看見成長和活力,同時也需要親密、安全感和穩定。(勞倫·瑪茜特利)
更多的時候,夜色闌珊,一個人孤獨寂寞的時候,才發現,連一個可撥的電話都沒有。有時跟他說,他認為你的那點小心事,比起他的宏大理想來,根本不值得掛在嘴邊。朋友都有朋友的事,打給親人又怕他們惦念。而且在你卸掉包袱時,她卻背上了你這個包袱,所以常常你心痛他們,而苦了自己。
於是想找一個人說說心裏話,總比坐在茶室裏獨品苦茗、越想越生氣或是越坐越憂鬱要好吧。
聰明的,你告訴我。我該找誰說說話呢?
陌生人,不敢。遇到了騙子怎麼辦?何況根本不習慣與陌生人說話。QQ裏來了那麼多令人討厭的陌生人,發一朵玫瑰,發一顆紅心。發一句“我愛你,朋友”,“能跟你聊聊嗎”看了就心裏惡心。忙“從該組刪除”,可是哪天它又蹦出來。煩,還能說話嗎,有話都早噎回去了。
最終選擇的還是他,還是朋友。
實在無奈。我的辦法就是聽輕音樂。鋼琴曲首選《秋日的私語》。
在我需要傾訴的時候,我該向誰私語?
隨著樂曲,我眼前呈現一片高遠而靜謐的天空。我恍惚漫步於林間小路,踩著咯吱作響的小樹葉,我聆聽到了秋蟲的私語、風的私語、雲的私語、溪水的私語、我心中的私語,我不再鬱悶,感覺自己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當音樂跳轉到高潮部分時,在那急速的曲調中,我感覺那彈跳雀躍的,不是琴鍵,而是我的心在跳——這些跳躍的音符,是滋潤我心田的音符,是舒展我心胸的話語。
音樂總使我聯想到一些人或者事,想起他給我寫的信。信中寫他聽曲子的感受;想到我們一起去中山公園聽音樂會;想到那盒鋼琴曲磁帶。想到今天如此方便能聽到這麼多動人的樂曲;想到音樂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就是因為它能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的人。想到許多的事,許多的景。它給人親密感、給人安全感、更給人穩定的感覺——它是人類共同的愛好……美美的,美美的,我已不再鬱悶了。想找一個人說說話的念頭。就在這美妙的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日的私語》中,漸漸消散得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