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發奇想,以後每天晚上給兒子講故事、或是讓兒子背書講故事時,將燈都關上,每天“安靜半小時”。讓現代文明暫時被純粹的精神享受獨占,是不是很好的主意?孩子能接受嗎?得試試看。
我自己也要從被物質世界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小資”閑情裏放鬆出來、更要讓我那被都市櫥窗裏琳琅滿目的“小資”物品迷蒙了的眼睛重新清亮起來。
名家思語:這種公寓,陽台隻供看景,沒有曬衣的設備,你要洗衣,就得烘幹,不知加拿大人是怎麼想的,我喜歡太陽曬幹衣裳留下的太陽味,他們烘幹衣服的時候,加一種香紙,剛洗過的衣服跟噴了香水一樣。我要求我的衣服烘幹時不要加香紙,雁子說我老土,不懂得享受,如此而已。(梅娘《梅娘近作及書簡之致惠沛林信》)
追求精神自由
Life is the art of drawing sufficient conclusions from insufficientpremises。(Samuel Butler)
That the soul is immortal。
生活是從不足的前提下得出足夠的結論的藝術。(沙姆·勃特勒)
靈魂是不滅的!
能夠將美麗和智慧結合起來的女人,才是真正美的女人。有神韻又有氣質的女人,有一種不動聲色的震懾力。
我外貌不美麗,所以我常想從別的地方來彌補。優雅一些,溫柔一些,靈慧一些,隻能在氣質上給自己增添點亮色吧。
優雅源於豐厚的學養。知識使女人擁有風度。一舉手一投足。語言語音和語調,神情目光和姿態,要都能透露出一股懾人的氣質。我堅信思想美麗會帶來容貌的美麗。思想是一切美麗的源泉。
有時候,我讀那些經典,包括哲學的、曆史的、文學的經典。從前賢那裏讀到了他們是站在高山頂上仰視社會生活的。讀了這些經典,我忽然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高度提升了,感覺自己已不是匍匐在地了,不再沉迷於生活瑣碎的煩惱中,也不會動不動地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失落感或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了。
於丹,這位把上億中國人帶到了一位年已2556歲的老哲賢麵前和大家拉家常的學者,在她的《於丹心得》一書的扉頁上近了讀者我與書的距離。
我不知道,大家也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不思考的時候,成天裏,我們總是忙忙碌碌來來去去。讀了他們的書後,才覺得精神生活是應該這樣的,才覺得原來還有這麼高尚的精神生活等著我們去攀登。
思維一旦走出封閉,眼前便是一片輝煌。多閱讀格調優美、文風清麗的經典之作,突然發現,我的世界裏也充滿了希望與夢想。
不再沮喪不前,每天都是滿懷信心地躍躍欲試。這真是一種很美妙很健康的生活狀態。它讓我腳步輕盈、心情暢快。它讓我不會在乎自己的鼻梁夠不夠挺,身材夠不夠苗條了。它讓我不再思前想後,老是擔心未來了。
今天太寶貴,不應該浪費在無聊的讓人壓抑的擔心裏。應該將下巴抬得再高一些,使自己的思想煥發靈動的光彩,讓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都明亮起來,照亮自己的靈魂,讓靈魂從黑暗或混沌狀態中解脫出來!
追求精神自由,過安穩妥帖不心焦的生活。我想這應該也是所有忙忙碌碌的人最終想追求的境界。
名家思語: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自己覺得幸福……我們心裏充滿了奇特的自尊與自卑。別人的目光對於我們是那麼重要,使我們不安。如果得不到公眾的承認與肯定,我們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們再快樂也不快樂了。我們自己無法證明自己的幸福,我們的幸福無法由我們自己驗明。我們被動地生活,尋找幸福,我們常常尋找不著,因為我們出發時就迷了路。(王安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