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支招孩子消化不良(2 / 3)

同時,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有些家長過度急於求成,總覺得孩子應該吃更多或者害怕孩子吃得不夠多,長得不夠快。實際上,這種認識態度是有誤區的,如果家長對於小兒飲食喂養不了解或者有疑惑可以到找兒科醫師進行谘詢,千萬要注意不能“揠苗助長”。

孩子消化不良怎調理?

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影響小兒健康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孩子身上,又以1歲以內的小兒更為多見,這種病症表現為腹瀉、嘔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及發熱等。主要原因是嬰幼兒的消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不適應食物的質和量的變化,所以一旦喂養不當,冷熱失調或遇到感染時,就容易引起腸道消化吸收的功能紊亂而發病。

小兒消化不良調治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飲食療法

限製飲食,以減輕腸胃道的負擔。在病初可采用早期禁食,一般禁食為6~12小時,具體可視患兒病情的營養狀況而定。如病情輕、營養狀況差者,禁食時間可短些;病情重、營養狀況較好者,禁食時間可稍延長。在些期間,隻喂開水或淡鹽水,然後逐漸恢複飲食。

要由稀到稠、由少到多,根據病情,可在3~5天內逐步恢複到正常飲食。如係母乳喂養,需減少喂奶次數及每次喂奶時間,並暫停輔食;母親宜少吃油膩物以減少奶中脂肪;如係人工喂養,可先吃米湯或稀釋牛奶(最好是酸牛奶),也要減少喂奶次數和每次喂量。

2、細心護理

做好口腔護理和各種清潔消毒工作,勤換尿布,便後要用溫水清洗肛門,防止發生紅臀。患兒的腹部要保溫,以減輕因腸蠕動過快而引起的腹痛。

3、適當補液

患兒由於嘔吐、腹瀉不僅喪失大量水分,同時喪失大量鈉鹽,故早期即應多次給患兒喝少量淡糖、鹽水。也可吃些橘子水和鈣片等。

此外,可用磺胺類藥或抗生素以控製感染。

為了預防嬰幼兒消化不良,最好盡量做到母乳喂養;如係人工喂養,則應經常注意食物和餐具衛生,做好各項消毒工作,以防各種感染。

寶寶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什麼?

每一位媽媽都希望看著寶寶大口大口吃飯,一旦發現寶寶不愛吃飯時,媽媽們就開始著急了,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但父母卻往往不知道寶寶不好好吃飯還有其它的原因,以下就讓育兒專家來為父母解析一下吧!

一、父母認為寶寶食欲不佳的幾種原因:

1、寶寶之間的飲食量,不具可比性

由於遺傳、環境、體型、活動量等方麵的因素的影響,正常寶寶對營養需要量個體差異性其實很大,食欲必然也有差異,因此,母親切不能互相比較孩子的進食量,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食欲不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欲不振是小兒進食量與父母期望的進食量有差異,而被誤認為是食欲不振。

2、寶寶的食欲並不穩定

寶寶的食欲有時可周期性輕度增減,這些多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寶寶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厭食或食量減少,這是由於機體為了調節體溫,較多血液流向體表,內髒器官供應相對減少,以致影響胃酸分泌,導致消化功能減低;加上天氣悶熱,小兒休息、睡眠欠佳,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體內某些內分泌腺體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這些均影響到胃腸道的活動;另一個影響因素是由於大量飲水,使胃液被衝淡,以至食欲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