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體溫的方法
給小兒測試體溫並不是那麼簡單,這裏麵是有些學問的。
(1)測試體溫的部位:測試體溫有三個部位,即腋下、口腔、肛門。其中以腋下最方便、最常用。口腔測體溫,因小兒容易將表咬碎而一般不用。因各種原因無法腋下測試時,可在肛門內測試。
(2)體溫的正常範圍:春、秋、冬季平均值每天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為37℃。喂奶或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至37.5℃,甚至到38℃。尤其是新生兒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三種測體溫方法的數值依次相差0.5℃,即:腋下36~37℃、口腔36.5~37.5℃、肛門內37~38℃為正常。
(3)患兒腋下有汗時,應用幹毛巾將汗擦幹後再進行測試,以防不準。
(4)患兒剛喝完熱水或活動後不宜測試,應休息片刻,再測體溫。
(5)測試之前,將表甩到35℃以下,將水銀頭一方挾於腋下,要用胳膊夾緊。
(6)測試時間以5~10分鍾為宜,不必過長。
(7)孩子測試體溫時,要注意看管,做到既不損害體溫計,又能準確測試。
(8)測試前最好對體溫計進行酒精消毒,以防傳染疾病。
2.測脈搏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脈搏的次數、強弱和心搏次數、心肌收縮力一致,故脈搏數即代表心率。但在心律失常(如過早搏動、心房纖維性顫動等)時,心率和脈搏可不一致,應分別計數。脈搏數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都易受外界影響而隨時變動。一般年齡越小,心率越快。正常小兒的心率為:新生兒每分鍾140次;1~12個月每分鍾140~120次;1~2歲每分鍾120~110次;3~4歲每分鍾105~100次;5~6歲每分鍾100~90次;7~10歲每分鍾90~80次;14歲以上每分鍾80~70次。當發熱、體力活動、哭鬧或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由於新陳代謝增加,脈搏數可適當增加。通常體溫上升1℃,脈搏加快10~15次,睡眠時則減慢10~20次。
測量方法:數脈搏時,家長可用自己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按在小兒的動脈處,其壓力大小以摸到脈搏跳動為準。常用測量脈搏的部位是手腕腹麵外側的橈動脈,或頭部的顳動脈,或頸部兩側頸動脈。測量脈搏以一分鍾為計算單位。家長可邊按脈邊數脈搏次數。
注意事項:
(1)測脈搏前應使小兒安靜,體位舒適,最好趁小兒熟睡時檢查。
(2)檢查脈搏時,應注意數每分鍾脈搏跳動多少次,脈搏跳動得是否整齊、規律和強弱均勻。
(3)由於小兒脈搏數與外界影響因素關係密切,故一般不作為例行常規檢查。必要的檢查應以安靜狀態下為宜。
3.測呼吸的方法
根據年齡不同,正常呼吸的次數也不同。一般年齡越小,呼吸越快。新生兒每分鍾44~40次;6個月~1歲每分鍾35~30次;1~3歲每分鍾30~25次;4~7歲每分鍾25~20次;8~14歲每分鍾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數。若運動和情緒激動可使呼吸暫時加快,休息或睡眠時呼吸恢複正常。
測量方法:家長可觀察小兒的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數,一呼一吸為一次;其呼吸次數,以一分鍾為計算單位。除計算呼吸次數外,還應觀察其深淺及節律是否規則。若呼吸淺,速度不易計數時,可用棉絮貼於病人鼻孔處,以棉絮的擺動來計數呼吸次數。一般每呼吸一次,心跳和脈搏3~4次為正常情況。若出現呼吸異常增快或減慢;以及不規則呼吸,如時快時慢;急促呼吸的過程中有歎息樣表現,或連續吸2次呼1次的現象等,均為異常表現,係病重的征兆,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
注意事項:
(1)檢查呼吸次數,在小兒安靜或熟睡時進行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