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睡覺不穩,經常哭鬧的孩子被稱為“夜哭郎”。這類嬰兒夜間哭鬧,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有些嬰兒白天睡得挺香,可到了夜裏卻大哭大鬧。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係統發育尚不完善,沒能形成晝醒夜睡的條件反射。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有意識地不讓孩子白天睡得過多,這樣逐步就可改變這一狀況。還有一些因素,如尿布濕了沒有及時替換;到時沒有喂奶;被褥過冷或過熱;某些習慣(開著燈睡、要人抱著睡)的突然改變等,都可引起嬰兒夜間哭鬧。
少數嬰兒是病理性的哭鬧。如軟骨病的嬰兒由於體內缺鈣,容易受到驚嚇,稍有動靜就會被驚醒而哭鬧;有傷風感冒、濕疹的嬰兒,因身體不適也常常哭鬧。哭鬧是嬰兒許多疾病的早期症狀,當嬰兒哭鬧並伴有其他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治療。病好了,哭鬧現象也會隨之減少。
除上述種種原因外,美國醫學專家還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就是嬰兒飲食中含糖量過低也會導致嬰兒夜間啼哭。他們提出,對“夜哭郎”可試著在晚上臨睡前,加服一些糖水或是在乳母哺乳前服用一些糖水,就有可能減少嬰兒夜間哭鬧的時間。
的確,要找出“夜哭郎”的原因,並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父母去細心察看、認真分析、不斷摸索,才能找出對策,解決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