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怎麼愛過節,實際上很多時候過節比平時還忙。一般的節日都沒了感覺,不過有兩個節日我一般比較敏感,一個是清明節,一個是父親節,因為這都和我的父親有關,十五年了!
十五年了,我奔三已有幾年,那曾經清晰的記憶也慚慚模糊,但他還影響著我。那年春天剛過的第一個月,未滿十一周歲的我,如往常一樣早上放學回家。走進大門,便看到院子裏來了一些親戚朋友。已有些日子沒有見到的父親躺在板車上,像是在等我回來。大伯父見我回來,一把拉住我,一直拉到父親麵前,並喚他的名字告訴他我回來了。
我家三個孩子,我最小,也是當年比較調皮的一個。被這麼一拉,我呆呆地站到他的麵前,看著他。他眼睛微閉著,嘴唇泛白,像是失了很多血。當聽到我名字,他動了嘴唇,像是在嚐試努力睜開眼睛,或許這些天他沒有休息好,很困的樣子。那一刻,多麼希望幫他一把。盡管很努力,也隻睜開了一半,勉強可以看到那可能早已暗淡的目光,就這樣睜著看了我很久,他便沒了力氣把眼睛閉上,或者他真的很困了。
隻知道那是悲傷的時候,隻知道那是站在那傻愣的時候,隻知道那是按照大人要求去做的時候。似乎大腦很空白,直到聽到母親壓了很久的還是哭出來的聲音,眼淚像是聽到了號角,瞬間湧出眼眶。
那段時間裏,或者都已習慣了眼淚,習慣了哭聲,習慣了別人憐憫你的眼神。原以為,這隻是暫時的,他隻是離開了,再也見不到,或者就不會想起,可是不會。
慢慢地,我習慣了一個人拚命讀書的習慣,似乎那是一種使命,一種召喚,我必須要這麼做。
慢慢地,發現疼愛自己的姑媽來我們家越來越少了,過節的時候去她家,她也沒有那麼多跟我聊的話了。
慢慢地,我去姥姥家的次數多起來了,曾經某一時候都覺得,我的源頭隻有那裏。
慢慢地,習慣了每次開學先申請減免學費,再入學的例行。
慢慢地,適應了別人了解你情況後,先是一驚後是禮貌性微笑的禮節。
慢慢地,不再糾結別人不太了解自己讓自己難過的境遇。
慢慢的,學會了微笑當別人知道單親背景漸行漸遠的身影。
……
帶著期盼,帶著希望,畢業了,總算有了一種可以釋懷的感覺。麵對一個個就業的同學,壓力一點一點襲來,就像是父親還在看著你,那眼神就像當時最後看到自己那樣,一種寄托和不安。
工作了,盡管隻是起步的待遇,依然相信,工作也會像讀書那樣,隻要努力就能改變生活。
但,錯了,這樣的想法!父親已不在身邊,他給了自己不一樣的背景和出身,至今影響著自己的命運;父親已不在身邊,我能做的,也隻是想想他的眼神,自己來行動!
十五年,有時覺得你早已離去,那都是錯覺。當現實無奈,有時真想忘記,可別人忘不了。或許忘記隻是一種逃避,真正的忘記是一種無處不在,而無處不在是一種銘記。
父親從沒離開,以後也不會。未來的路,不好走,但有信心,有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