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書有緣(1 / 3)

一、讀書

我非常喜愛讀書,喜愛看碼成一行行的方塊字,向往古人山間雪夜讀書的愜意和場景。

書中那色彩斑斕的夢想,那字裏行間遊走的精靈,猶如春雨滋潤幹渴的土地,猶如微風吹拂待啟的船帆,每每催生我生命中渴望浪漫和好奇的因子,激發我去闖蕩去漂泊去追逐人生多姿多彩的夢想。

在懵懵懂懂中度過未成年的認字讀書期。我小時候,父母看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看重多讀書。偶爾作為學業獎勵給錢讓買書,自己看,也能與同學交換看。我還常常到書攤租書,也到書店等處尋找看書的機會。實在沒書看了,偶爾撿到被丟棄的報紙等印刷品,隻要有字,有情節或描寫,我都會帶著意外的快樂去閱讀。

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一個動力緣於獲獎可能得到圖書。得到獎狀和本子,我也感到快樂,但獎我圖書我會有如獲至寶的驚喜。我發現獲綜合獎,多數是發獎狀。而講故事、作文比賽、朗誦比賽等獲獎,獲得圖書的概率高。我就留心向可能獲得圖書的獎項發展。

書籍為我展現充滿魅力的廣闊世界,也牽引我去追求人生的夢想。

我想象過像徐霞客遊覽壯美河山,像三毛去世界各地流浪,像地質隊員踏遍山山水水為祖國找礦,像魏巍用手中的筆讚美最可愛的人……

讀初中趕上“文化大革命”,看過“破四舊”焚燒圖書的場景。雖然我還不能理解這些文化符號被毀滅對民族意味著怎樣的損失,但目睹自己的最愛隨著縷縷升騰的青煙而化為灰燼,那種心痛是言語不能表達的!

“文化大革命”中,能看的多是紅寶書和傳單、大字報。我到北京等地串聯時,收集了幾大摞傳單。後來我父親由於曆史問題受到衝擊,擔心被抄家,就都處理了。我一遍遍看《毛主席語錄》《老三篇》和《毛澤東選集》,有些文章我雖不理解但卻能倒背如流。

1969年我複課讀初中。學校發的課本多是手工刻蠟紙的印刷品,但總算有了新的文字可看。不論是枯燥的農業知識,還是數學方程式,我都認真去讀。這個期間,我學會了刻鋼板。給班級幹活時,還給自己刻毛主席詩詞和有限的文學作品,土法上馬自製線裝書。

1970年底到大河“五七”農場勞動,我在宣傳組工作。和幾個人一起采寫稿件,辦板報、專欄、廣播。我可以看到單位的報刊和先進事跡集等書。

1973年初我到大河機床廠幼兒園上班。每天看、講《看圖說話》等幼兒讀物。當年春天政府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按規定我不在其中。但我想尋找新的發展和讀書機會,下鄉到中衛縣宣和公社趙灘7隊落戶。當時,能看到宣傳、科普圖書和掃盲的識字課本。我在生產隊飼養員的宿舍辦夜校,教社員識字,講科普知識。第一天下課後回到住處,我在大紅紙上寫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毛筆字,貼在牆上,激勵自己。

1974年初我到大隊任職。當時開展極為荒唐的“古為今用”的批林批孔運動。但如果拋開政治因素,我還是從書中了解了一些曆史知識,例如孔孟之道、儒法之爭、水滸招安等。我清晰感到:祖國發展的曆史就是波瀾壯闊的長河,我第一次有了曆史的縱深感。

在如饑似渴中度過第一個讀書黃金期。1975年我被選拔到公社擔任領導至1978年。這是我讀書真正的啟蒙階段。

在這期間,我帶著虔誠和敬意讀了部分文學和理論經典。

先說讀的文學書吧。我所在的公社有所宣和中學,中學圖書館的管理員是江浙人,曾想方設法保護了許多圖書。公社的教育幹事見我極好讀書,便介紹我認識吳老師。他向我推薦讀《中國文學史》、中國古典名著和西方的文學經典作品。條件是我必須保管好書,且每次隻借一至兩本。

隨之,我開始了近乎瘋狂的讀書之旅。晚上看書,15瓦的燈泡用不了多久就換一個。三冊《中國文學史》,抄滿了三大本。我把稿紙橫折四條,每條抄寫一首唐詩和注釋,自稱四條屏,把《唐詩三百首》幾乎抄遍了,有空就背。一次,看《三國演義》到半夜停電了,我點上煤油燈繼續看,不知不覺到公雞啼鳴。站起來眼前漆黑,扶牆站穩恢複視力後,出去被早起的同事看見大笑,原來是煤油燈把我的眼睛周圍和鼻孔熏得黑乎乎的。

我還讀了一些理論書籍和馬克思等偉人傳記。例如《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法蘭西內戰》《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和《毛澤東選集》五卷等書。

我開始否定之否定式的思考。偶爾對現實有了朦朧的疑惑,但立刻就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否定,繼而又出現新的想法和問題。在對社會理想和現實的粗淺思考中,我對學習理論有了較濃的興趣。我認為,學習理論是工作和社會擔當所必須。

我幾乎把工作外的時間都用在讀書上了。冬天夜裏看書冷了,就一件件加衣服,腰間係個草腰子保暖。實在受不了,就爬到火炕上鑽進被子,暖和過來再到辦公桌前看書。

牆上掛著我抄錄毛澤東主席詩詞《重上井岡山》的書法習作,我用大料瓣蘸著彩色廣告粉進行了裝飾。“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一直激勵著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在基本解決溫飽中度過第二個讀書黃金期。1981年至1985年,我的讀書生活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